星期三, 十二月 22, 2004

新年感怀

年关将至,胡乱篡改几首古诗,抒发一下心中郁闷,见笑。

之一:

耶诞时节雨纷纷,
老于在外欲断魂。
亲朋若问欲何之,
归国遥遥无定期。


之二:

漂泊在人境,居无定所,岁月蹉跎,
问君何能尔,醒时如梦,梦游几何?

星期四, 十二月 16, 2004

作为科学家……

“作为科学家……”,每次我这么说,老婆都要嘲笑我。很长时间里,她大概做梦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和一个科学家生活了很多年了。科学家这个词在普通国人心目当中实在太神圣了。不过没办法,我出国后得到的第一个职称就是Research Scientist,还是在那个发射多利绵羊卫星的Roslin Institute。时间只有半年多一点儿,然后改做research Associate。据有人说职称稍为高了一些(实际上没有区别),但是把重要的科学家头衔给弄丢了。好在每次俺填表报职业的时候,都是填科学家。

没错,科学家实际上就是或者只不过是一种职业。

很多年以前,一个室友呼啦一下掉进了河里,每天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又过几天,已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室友向俺参谋意见,俺只问他一句话:感兴趣么?室友说俺说得是P话那些个俺就不在这里复述了,但是俺那哥们彼时每一个眼神里都散发着幸福的光辉,自然就很难说脏话了。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兴趣相隔两重天。所以如果有兴趣,为什么不试试看呢。倘若你能兴趣得睡不着觉,那就更上层次了。当然选工作和娶老婆不完全是一回事,老婆一般是不能换着玩的,老公亦是如此,工作或职业则一般可以。

所以我关于科学家的第二句话是要有兴趣。

我要说的第三句话就是做科学家并不难。本来要展开谈的,但是发现三言两语不能结题,就先列个题目在这里吧。

另外不要期望每个科学家都能作出像杨振宁那样的工作,这需要机遇和自身的努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大师的指导,自身的资质倒是在其次。另外多数的“科学家”是像我这样的,大约一辈子都不会出名,离“科学家”的最高境界“教授”不知道还有多少路要走。不过借用一句不知道什么人说的一句话“向上应无快活人”,甘甜苦辣自己知。

星期三, 十二月 15, 2004

享受生活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很久了。不仅是因为最近苦苦挣扎而得不到结果。
Peter曾经给我说的一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生活是第一位的”。尽管人生可以有很多追求,但是为了这些追求而牺牲生活质量通常是不可取的。
手里押着一堆活儿,学生的提问,明天的讲课,未完成的论文,这些事情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忽略了你的娇妻,在你身旁蹦蹦跳跳的一对儿郎;有许多应酬,有不少饭局,但不要忘记从身边匆匆而过的春夏秋冬,各有其妖娆的神韵。
况复弓弦绷得太过,后果通常不会好的。

星期三, 十二月 08, 2004

小忆我的若干老师

俺那个高中语文老师汉语拼音都不会,可是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总是全年级第一。他的很多事迹在俺们同学中流传至今。

最火爆的是有一次他给我们上汉语拼音,拿得却是英文字母表,读起来更走样了。头七个字母分别被读作:啊,掰,猜,呆,饿,挨夫,该。我们语文老师非常严厉,所以底下没有人敢笑。

另外一个笑话是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山东话管贼叫做ze(4),俺们老师看着汉语拼音zei(2),就读成了ze(4),后来一想不对,然后改读zai(4),这回他觉得非常把握,就领着我们读了好几遍,底下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第三一件事情是俺某个同学在讲第五课之前看了第十三课,结果被一顿臭揍。

第四一件事情是俺某同学的笔记本被老师发现,上面记录了他的藏书目,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的,结果也是一顿臭揍,理由是高考这么紧张,还有工夫看闲书?!

老师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即便是政治老师,也有讲得非常妙的。我初中的政治老师就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说的信誓旦旦,我们同学也信的死心塌地,可惜后来该老师辞职经商去了。高中的政治老师纯粹满嘴跑火车,我都怀疑他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最好的老师是初中的数学老师,其次是高中的物理老师。高中的英语老师也非常不错,可惜只教了一年。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按照他的引导,虽然上了大学没怎么学英语,我一年级就顺利地过了4、6级。

星期三, 十一月 24, 2004

有关国内教授们基础知识薄弱

我对weng在文中计算排序总量的方法没有异议,实际上我觉得整篇文章可取之处也即他/她引用了《组合数学》中RP(n,ni)=n!/Π(ni!),即便如此,这个公式似乎引用错了(或者是我错了,RP括号中一个n似乎应有下标i,我对这种表达方法不太清楚)。文中提及国内生命科学界的数学常识缺乏我同意,但是通过这个例子似乎说服力不强。事实上作者也因在文中两次标榜Maple能够计算非整数阶乘而露了怯。该文作者似乎仍然停留在小学奥数阶段。
我非常同意Numerical Recipes作者们说的话,你可以把计算软件当作黑盒子来用,但是你最好知道一些他们的背景(原话忘了怎么说了)。按我的经验,有些背景不知道是很危险的。各种软件包中非整数的阶乘一般都来自伽玛函数的推广,由Γ(x+1) = xΓ(x),实际上伽玛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推广到除非正整数以外的任何实数。至于伽玛函数的数值算法,直接利用Sterling公式计算的恐怕找不着,虽然有算法是基于Sterling公式的。另外计算非整数的阶乘似乎也用不着昂贵的Maple,Windows的计算器即可胜任,但要注意,这个计算器先取绝对值然后再计算阶乘。
国内学生物的基本数学知识缺乏我通常喜欢举育种中选择的一个例子。设一个座位有两个基因A, a, 基因频率分别为 (1 – p), p, 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平衡群体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p2。如果将每一代中将所有的aa基因型全部淘汰,假定群体足够大并保持随机交配(没办法,这些条件必须交代清楚,习惯了),则连续世代中a基因频率的倒数构成一个等差序列。最后一句话是我的结论,我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正规高中毕业的人所能接受的最简练、最明确、也最容易理解的结论。但是国内育种书上从来没有这么说的,更有甚者,有的书上罗罗嗦嗦,先讲一代后如何,再二、三代后如何,然后眼睛一瞄,原来前后代之间有这样的关系(1/pi+1 = 1/pi+1),罗嗦了还不算,而且不严密,而且等差数列的结论仍然没有说出来。
当然这事情也不能全怪老师们,这其实是我们上一代人的通病,也并不只限于数学。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5/biochem.txt

星期二, 十一月 23, 2004

闲话宗教心理学--江海度余生 ZT

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宗教学的诸种研究方法之一。"宗教心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英文分别是:Psychology of Religion和Religious Psychology。这个区分并非文人的没事找事,而是宗教心理学本身的不同研究角度以及不同动机。

Psychology of Religion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宗教现象,包括宗教的起源,宗教对个人和群体心理的影响,宗教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等等。具体的内容包括各种从心理角度来理解宗教行为,比方说"改变信仰"(Convertion), 巫术的各种方式,神灵崇拜,神秘宗教(mysteicism) , "新宗教运动"(FLG可以算的上一个),Cults, 等等。 在这一领域里,"心理学"是方法,"宗教"是"研究对象"。研究者多半是"学院派"的学者,近年来不少心理治疗师也加入了这个领域。

Religious Psychology有时也被称为"Pastoral psychology", 研究者多半是职业宗教人员,目的是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宗教治疗手段,比方说"驱魔","忏悔"等等。现下流行的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亦称Holistic Psychology,还有"信仰治疗"(Faith healing)之类,都属于这一领域。本人即非"职业宗教人员"(I would have been rich!),兴趣自然是在前者,虽然不时也好奇地探过头去看看神职人员在忙些什么,特别是他们如何具体运用。

神话学与宗教心理学

要想了解宗教心里学的研究范围,先聊点儿神话学或许有能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个庞杂的文化系统, 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历史,哲学,政治,心理,行为等等。每个系统 (犹太--基督教系统,佛教系统,印度教系统。。。) 别看如今是包罗万象,把历史,哲学, 神学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刨开,追 到"根儿"上,就是神话(Myth)。"圣经"开篇第一部第一章是什么?不就是个"创造神话"(Creation myth)吗!甭跟我死争,后人用神学语言来解释它是后人的事,再后的人死活要相信对它的神学解释更是再后辈人的事,那都不是最初老祖宗的事,别把后人干的事儿栽在老祖宗头上。
别把神话看简单了,神话反映的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恐惧,焦虑,愿望,需求等等。甭管科学与人文发达到哪一步,人类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并没有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安全(security),次序(order), 意义(significance---一小时付你一百大洋让你重复不断地把一堆石头从屋里搬出再搬进,搬它半辈子,你干吗?),等等。后人吵吵嚷嚷忙了几千年,根本就没走出这个圈儿。
"古久"年代里,各民族各自为政,彼此没有联系,各自发展出来自己的神话和宗教。到近代,几下里碰了头,一对笔记本儿,发现居然有诸多相似之处。 学者们把各民族的神话收集起来,比较它们的主题(theme), 意象(image) 和象征(symbol), 从中找出了一些基本的主题,然后从这些主题中揭示神话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message). 别被神话故事的表面荒诞所迷惑,神话是由一连串"意象"(images)或"象征"((symbols)来表现的深刻思想。如果只看到它的"表面意义"(superficial meaning) 就整个儿丢了它的真正含义(message) 。
比方说"创造神话",但凡是个"氏族"就有。咱们有好几个不同版本的,可能跟咱们当初来自不同氏族有关。最为人知的是女娲用黄土捏出咱们老组宗的故事(我妈说:"所以你一搓满身泥!")。可别以为咱们可以要求"知识版权",我看过好几个大同小异的创造神话,其中有非洲的。从水中创造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要是细细分析"圣经"的"创世纪"(其实那一章有不止一个"创造神话"版本混合在一起),可见几个特点:1。水的意象:象征"无序"(disorder). 2. 上帝的出现,注意,"他"最初出现时是无形象无性别的,只是"精神"(spirit, 别以为这无关紧要,别忘了至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坚决反对"偶像崇拜"的! Wonder where that comes from? :), 到下面几句 上帝才被确定为男性的"他", 不过那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3. "创造方法":"君子动口不动手",整个"创造过程"是"语言创造",世界是"说"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接下来看上帝的创造成果:全是成对儿出现的:白天--黑夜,土--水, 天--地 等。
别以为这也没啥,可是想想基督教教义中的"两分法"吧:天堂--地狱,天使--魔鬼,善--恶,奖赏--惩罚。。。后来神学家们没少在这里做文章。再想想从历史到现代基督教基本教义对教徒行为的影响,你就明白了。:) 也别以为把世界"说"出来和上帝给他造出来的东西"命名"是个简单的事儿,后世神学家们--不管是犹太教的拉比们还是天主教的神父们--可没少在这两件事上做文章。基督教神学家们对"创始神话"的误读多了去了,不说也罢。无意引起争论。

从心理角度理解宗教起源(Psychogenesis, 够fansy的吧? )
在宗教起源这方面,心理学家们人人都有话说,因此形成了挺多不同的观点。我这儿即是"闲话",就择其要而言吧。

1。"投射说"(Projection):
提到此说,必提到咱们的老弗洛依德。他认为宗教不过是人们把自己内心里的强烈恐惧或无法由理性来解释的情感"投射"到想象中的"神明"。因此,宗教本身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是一种"精神异常"。他还认为,宗教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被社会所不容的欲望,比方说"弑父"的欲望,"淫母"的欲望,等等。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社会用"宗教禁忌"(taboo)的方式强迫人们放弃这类欲望。
"投射说"有不同的"投"法。有一说是"神"其实是反映了我们人性各个不同的侧面。比方说希腊神话中的神们就代表了人类自己的不同性格。雅典娜代表人类的智慧,如此类推。又有人把这理论的范围缩小一点,说是代表我们个人的性格的不同方面:宙斯代表我们自己性格中权威的一面,雅典娜代表我们智慧的一面,战神马斯代表我们怒气的一面。。。
还有种理论,我忘了是谁提出的了,认为"神"的产生是因为"人"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无能,为了达到心理平衡,就创造出一个全能的,强大的"神"来给自个儿壮胆,就跟咱们小时候打不过同伴就交个大个儿的朋友来"狐假虎威"一个理儿。挺实在的理论。:) 想想那么些宗教战争,打来打去,比得是"我的哥们儿比你的哥们儿强",而大家的"哥们儿"其实都是想象的产物,冤不冤!不过明白人古来就少不是?

2。"象征说"
大家自然是C.G.Jung. 他认为宗教是来自我们unconcious mind里的一连串的象征。我们需要"健全"的心理,就少不了"象征",要了解宗教的真正意义,就得了解(decoding)宗教的象征的究竟是什么。"象征说"至今还挺有影响的。我的"开蒙师"就是个"象征主义"者。我们上课时老是争个不休,什么象征什么,等等等等。平心而论,Jung的理论比Freud要比较容易令人接受。老弗确有点"reductionist"之嫌,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象征说"的关键是,你得弄明白"象征"底下的真正涵意,别在表面意义上打转。想象一下以下情景:你的女朋友在情人节那天送你一枝玫瑰花,你却跟她讨论玫瑰在植物学上的分类,玫瑰为何有刺,如何培养种植玫瑰,最不堪的:不同品种玫瑰的不同价格,而你收到的这种是最便宜的。。。等着瞧吧!:)

3。"治疗说"(Coping)
这观点认为,宗教的产生是出于我们对付重大心理创伤(trauma)的需要。当我们无法面对巨大的心理创伤时, 我们就把整个事件神秘化以治疗我们的心理创伤。举个现成的例子:9。11之后咱们其实经历了这么一个"神秘化"的过程。 记得不记得事件最初我们大家的反应?先是通过电视来参与以减低焦虑程度(记不记得小时候听鬼故事,越怕越想听?),然后书店里关于Norstradamus的预言书热卖,网上流传一个伪造的有关"两兄弟倒下"的预言,以及一个有关数字"11"的典型"数字神秘主义"(numerical mysticism)的玩意,我收到了好几份,几乎我所有的朋友都收到了,流传之广连累得纽约时报出面避谣。这些玩意儿的流传说明一点:我们试图把这事件"合理化"以治疗我们的心理创伤。 别看到了"E-时代",碰到如此重大的集体心理创伤时,我们的应对方法并不比老祖宗高明。
对了,我们接下去又经历了一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我们把市长大人推出来公认他为"英雄",他也不负众望,我们就指望他出头来把整个事件造成的混乱理顺,恢复往日的"次序"。 然后我们派出我们的"英雄"(军队)出去把伤害我们的"恶魔"暴扁。。。情节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民族历史上都有的"英雄传说"。到了我们派出我们的"英雄"时,我们的集体精神创伤就治好了一半。此谓"治疗说"。

从心理形成过程(Psychomorphosis)来理解宗教
这翻译够别扭的,我实在想不出个象样的翻译。谁让咱们自己不做心理学研究,如今只好借人家的概念和术语。总之,这个概念研究的是宗教信仰从朦胧的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的过程,以及从人生各不同时段对宗教理解的转变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转教"(conversion)的研究。这个过程也显示人类不同年龄时段对"神"的意义的理解。
Conversion的过程从象征角度来看,是个所谓"新生"的过程。不论是从一种宗教转到另一种宗教,还是从无神论"变成"某宗教的信徒,都有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通常也会有个人生"危机"。对"危机"的理解当然各人不同,但不管怎么样,总有因某种"机缘"而产生的心理需要,是谓"动机"也。
对某种宗教的选择--当然,对教徒而言,是"被选择"(可是"被选择"也得你愿意是不是?)--通常说明了个人的心理需要。如果愿意真正面对自己,做一番所谓"灵魂搜索"(soul search)的话,不是不能发现自己的心理需要究竟为何的。了解自己的动机对于所信仰的宗教的理解程度大有关系。谁都知道,"进庙的不是都来磕头的",对不对?要是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就不会盲从。别跟我说"寻找真理",太抽象不说,每个人对什么是"真理"的理解还不一样呢 !

扯了半天,说到底,宗教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这需要包括:

1。我们对"次序"的需要:
在漫漫人生中,我们需要一个路标。这个"路标"不一定非得是宗教,科学也成。神话里,"上帝"从象征"混屯"(南极星里居然没那个字!)的水中创造的,是一种"次序"。这种次序使我们心安。

2。我们对"安全"的需要:
神话里的小孩在大森林里迷了路,历尽艰辛,饱经惊吓,突然看见了林中有座小房子。。。我还没见一个小孩儿不朝那房子走去的呢。好吧,那"房子"对陈景润来说是他的数字世界,对我们的基督教徒而言是他的宗教。如果明白这层道理,陈景润大可在教堂里玩他的数学。对了,"森林里的房子"也象征"从无序 到有序",还可以象征"神秘"(谁知道房子里住的是谁?)。

3。我们对"意义"的需要:
既然咱们不得不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状态下活着,而且,更糟的是,咱们早晚都要死的,那咱们活着有什么意义?永恒的问题啊。答案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对佛教徒而言,是趁机赶紧修练,"人身难得"不是。对基督徒来说是献身上帝,对共产主义者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哪种意义适合你,就选那种吧。只别强加给别人。在这点上,大家殊途同归。如果不明白这点,回家闷头捉摸去。如果明白了,还想向我传教,别怪我翻脸:我已经有我的"意义"了,还要你的干吗?!

。。。还有些别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既然聊"宗教心理",我就顺便再聊两点:
1。仪式(rituals)。谁敢说他/她一辈子没参加过或组织过任何"仪式"?别以为"仪式"是宗教专有的,它想垄断我还不干呢。"仪式"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特重要,因为它有治疗作用。"仪式"的意义是"象征",用象征的方法达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了,"仪式"是为了你,不是为了我。"生日"是一种仪式,"婚礼"是种仪式,"毕业典礼"是种仪式,还有许多仪式,它们对我们的心理有特殊意义。比方说吧,"结婚仪式"对当事人的意义不必我说了。可是如果能举行一个"离婚仪式"心理意义一点不低于结婚仪式,尤其对受伤害较深的一方来说。
2。神秘现象。各种神秘现象列出来会有一大串。从"灵魂出窍"(out of body experience), "神/魔附体","幻听","幻象"等等,可谓洋洋大观。统称为"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这些现象不过是各种心理现象,实在没什么神秘的。有的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有的可以通过训练来达到。其中不少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不管怎么样,记住一点:你本身有能力不被迷惑,除非你自己愿意被迷惑。巫术是一种"艺术"(这是我认识的大祭司说的),"咒语"能不能对你起作用在于你。记不记得小时候玩的"瞪眼游戏"?较量是心理力量(psychological power) 对不? 谁的心理力量强谁就赢,跟巫术一样。所以,不必害怕,也别觉得神秘。那些"雕虫小技"不过是各种心理游戏。我颇学过几种,"敬业"而已,要不我还会那么穷?早跟李大师一样阔起来喽。

漫谈宗教学--江海度余生 ZT

按照新浪论坛的说法,“江海度余生”是新语丝论坛的"VIP网友"。 在新语丝读书论坛聊得多了,被逼出这几篇关于宗教的文章来,分别是: 〈漫谈宗教学〉,〈关于"轮回"〉,〈宗教,象征与心理〉,〈闲话宗教心理学〉。在这几篇文章里,江海度余生娓娓地介绍了宗教的历史和实质,看完之后对基督教、法轮功都能有新的理解。征得他的同意,松鼠从这期开始陆续转载这几篇文章。
上次不合在坛子里吹了一句牛,说自己对各种"邪魔外道"有"百毒不侵"的功夫,因为曾练过几天"宗教心理学"。不想坛友"数码猫"眼尖,一爪抓来,说是我有责任向大家"传功"。 我犯了点难,因为"宗教心理学"既牵涉到"宗教",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连"简介"都不太好"简"。 不是我有意卖关子,大家只要想想世界历史上多少次真刀实枪的宗教战争就够了,还不算从未停过的口水战。要想介绍"宗教心理学",先得了解"宗教学",因此,我就先从介绍"宗教学"开始,宗教心理学下篇再聊。先声明一句:我的专业不是心理学,是宗教学。当年漂洋过海,数载寒窗,啃的是这行。宗教心理学是"副业",但是后来对"副业"的兴趣渐浓,选的课大多在"副业"上。

"宗教学"的定义

宗教学,英文叫做Study of Religion.
作为一门学术研究,宗教学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欧美各国早就是一门显学了。欧美各国的综合性大学里如果没有 单设宗教学系,至少在人类学,神学,心理学或其他相关的专业里开几门宗教学课。宗教学与神学(Theology) 不是一回事。宗教学是一门"世俗学问",跟神学不相干。神学是在某个特定的宗教体系内研究神的本质,神与人的关系,信仰的本质等等。 宗教学研究的是宗教信仰的本质,宗教的来源(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等等),其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等,宗教史也可以算在宗教学内。神话学我们也给拉进来了--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 可见,宗教学的研究范围比神学广的多。"神学"这个词本身来自基督教,当然是在基督教的体系内研究, 它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和基本概念(concept) 用在同属一神教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也还行,但用于其 他宗教,特别是东方宗教,例如佛教,就"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佛教本质上是属于无神论的, "神学"这个词根本连边也挨不上。在佛教体系内,"佛学"差不多相等于基督教的"神学"。而"神学"也罢,"佛学"也罢,其方法和概念皆不适于更早期的宗教,比方说萨满教,巫术等。因此,宗教学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概念和术语。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大小通吃",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体系都是宗教学研究的对象。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宗教学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某种宗教优于别种宗教,也不是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反宗教。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人类文化现像,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创造,都有研究价值。研究宗教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它, 跟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一样。因此,研究者必须持超然立场,不应站在某种宗教的立场(包括无神论的立场)来评价研究对象。否则,搜集来的原始资料的价值 就会大打折扣。 我上面用"邪魔外道"这个词,已经犯了"忌"。当年若用这种词写论文,会被打回来的。当然,研究者也是人,偏见在所难免,但必须明白自己有某种偏见的可能性,并尽可能避免,以保客观。

"宗教"的定义

要研究宗教,首先得给它个定义。"宗教"的定义众说纷纭,难度不亚于给"恐怖分子"这个词下定义,单看个人的立场和研究角度。
"宗教",英文Religion, 意为"A set of beliefs concerning the caus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universe; esp. when considered as the creation of a superhuman agency or agencies, usually involving devotional and vitual observances, and often containing a moral code geverning the conduct of human affairs." (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Religion"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ligio",意为:"concientiousness, piety", 再往下追,词源是拉丁文的"relig", 意为:"to tie, to fashion, to bind"。也就是说,"religion"也不过就是把个人与某种力量"绑在一起"的意思而已,没啥神秘的。上述定义属于对"宗教"一词的基本定义。算是广义的定义。
最早研究宗教的学者基本上不是基督教徒就是犹太教徒,其中还有神学家,自然很难避免从一神教的立场来定义,而排除多神教和巫术一类的早期宗教。我在读书期间,曾跟 我的一位犹太人汉学家教授讨论道教算不算"宗教",他一口咬定不算,而且,他认为中国根本没有本土宗教,唯一算得上是"宗教"的佛教是外来的,产生于中国的佛教禅宗也不算"国货"--典型的"狭义宗教观"。持这种观念者,至今仍大有人在,但在学术界已经没多大影响了。 现在宗教学者基本上对宗教采广义的定义,把巫术,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等等都归在"宗教"范围之内。但是,要想进入"宗教"这个范围也 必须具备几个基本特点:1。理论(Sacred writings, myths, symbols, etc.) ,2。崇拜仪式(Devotional rituals),3。信仰团体(Sacred community),4。崇拜对象(sacred objects or figures)。 宗教还有一个特点是:除了上述这些,它还是一种体验(experience)。 光躺在沙发上读圣经并不能使人成为一个"信徒",真正的"信徒"必须"体验"他所信仰的宗教。由于这一特性,有的学者主张研究者自身也应该有某种宗教体验,否则,研究者将很难真正理解研究对象。这当然不是说研究哪种宗教必须信它,而是选择体验某种宗教,比方说练练瑜珈什么的。


宗教的分类

早期的宗教学者中不少是人类学家。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不少学者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宗教现像,认为宗教的发展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进化 过程,以此思路把宗教分类为"原始宗教","多神教"(自然神教)和"一神教"。这种分类法所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界定如佛教,印度教这类的宗教?况且,把巫术一类的宗教体验称为"原始"也难免引起这些宗教实践者的反弹。到我啃书的年代(90年代初),宗教学界已经有所修正,通常把巫术一类的宗教称为"早期宗教"(archaic religions) 或 "氏族宗教"(tribal religions). 把基督教,伊斯兰,佛,道,犹太,印度等教称为"Institutionalized religions". 对宗教的分类己不再有高低之分,而是根据各个宗教本身的主要特点来归类。采用的术语也尽量"中立",比方说,不少学者不用通行的B.C./A.D. 来表示年代,而用B.C.E.(before common era) 和A.C.E.(after common era)。在宗教学里,诸如"迷信"这类的词也得"慎用",因为,"迷信"一词本身有贬意,通常指对某一事物不明原因的,不加怀疑的相信,并依此信念来生活。但是,对"迷信"的研究通常会找到它最初的原因,而且,这原因通常必须在放在某个特定的宗教系统内才能理解。对于不是这一系统的人而言,一系统中的"常识"可能就会被看成是"迷信"。对于宗教学学者来说,不加研究就下结论是大忌,这点对任何认真的学者都一样。另外,跟据对宗教本身体验的不同深度,在特定宗教系统里又有神秘 教(mysticism)和"大众信仰"(popular belief) 一说,伊斯兰教里的Sufism, 犹太教里的Kabbalah都属各自体系里的神秘教派。


宗教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宗教本身是一个庞杂的文化体系,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宗教的研究方法也有多种,基本上取决于研究者本人对宗教的理解和研究的角度。主要的有几种:
1。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
2。宗教史:用史学方法研究宗教现像,可以是某一个宗教概念的发展,某个宗教仪式的发展变迁,等等。比方说,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她的发展变迁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她在地中海一带各民族神话中辗转了好多年,"流浪"过程中不仅"神格"变了,连名字也变了几次。观音崇拜在中国的变化也是个有趣现像,"他"连性别都变了。人家民族宗教里都有美丽的"母亲神"(mother goddess), 咱们的"西王母"芳容实在登不了大雅之堂,性情也不怎么样,於是,咱们就给佛教里的一位好心肠的男菩萨做了个"变性手术",再加以神化,变成了中国的观音崇拜中的"母亲神"。
3。人类学的方法:这派出了几个大大的牛人, 英国的E.b.Tylor (1832-1917), James G.Frazer, 法国的Emile Durkheim, 还有Bronislaw Malinowski等。其中Frazer是研究巫术的泰斗,要想研究巫术,不先读他的Golden Bough门都没法进。
4。现象学的方法(Phenomenology): 这派也出了几个大牛人,诸如Gerardus van der Leeuw, Mircea Eliade等等。Mircea Eliade是这派的"高人",他是"宗教辞海"的主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找出不同宗教中的共同之处(patterns)加以比较, 是个宗教学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5。心理学的方法:这派的大宗师是William James, 接下来恐怕就算C.G.Jung了。目前这派又分了些分支, 出现如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之类的学科。到底宗教心理学算宗教学还算心理学,各说个话。不过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http://www.apa.org/psychnet/ ) 里有个"宗教心理学"分支(http://www.apa.org/about/division/div36.html)。Holistic Counceling 近年来也开始有了市场。
这里提到的当然是高度概括的,要细分下来还有更多的"门派"。宗教是每个人,不管信不信宗教,都无法假装看不见的文化现象,自然发言的人不少,不管是思想家还是科学家,差不多有头有脸的都有话要说,也都说了不少,害我们学这行的光是想弄清楚谁说了些什么就得上不止一门课。


宗教学的意义

一提"意义"这个词我就想到文革,言必称"意义",还全是"伟大意义",实在是给"意义"伤了。不过,研究宗教的确是有点"现实意义"的。不管研究者最初的动机如何,结果是对宗教现象的"非神圣化"(demystification)。不说别的,光是指出某种宗教现象并非"独一无二"的就够让痴迷者丧气的了。还有,对宗教进行"象征主义"(symbolism)的研究,真能使许多盲从的宗教实践者动动脑筋--如果他们愿意动的话。举个现成例子:李洪志的那个"转法轮",根本就是对佛教中"法轮"的误读。佛教的"法轮"是个象征(symbol)," 转法轮"指得是佛陀在Deer Prak的开始传教。佛教为何以"轮"来象征呢?当然跟印度教里的"轮"的象征有关联。印度教有个大神庙里还真有个大大的石雕车轮形象呢,有人还对"车轮象征"进行了一番考证,说是跟亚利安人当时赶着大车的大迁移有关。又有人说是象征太阳。不管怎么说,"法轮"在佛教里是个象征,不是实物,老李把"法轮"做了字面理解,变成了神秘兮兮的东西,居然还有人信,也真没办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宗教,对那些貌似神秘的宗教现象,比方说"跳大神","附体","咒语"之类巫术就更是"解密"解得干净彻底。了解了,就没什么好神秘的了,也就不容易上当受骗。我之"百毒不侵"也就因此。读了不知多少千奇百怪的巫术和宗教仪式,大大小小的庙进过不少,见识过一个cult 进入trance的全过程, 学过一个犹太神秘教派中世纪时写的"密笈", 还认识一位现代巫术(wicca)的"大祭司", 早见怪不怪了。随便他玩什么,我差不离地都能指出他那玩意儿的来源,没准儿知道得比他还多。有人要想拿这些东西来唬我,我不反唬他就不错了。"知识就是力量",诚不虚也!
对宗教实践者来说,了解宗教的本质跟信仰并不矛盾。宗教信仰本身也有不同层面,每个人信仰的动机不同,对信仰的宗教的理解自然也不同。了解宗教使人成为"enquiring believer", 岂不比当个"blind believer"更好?

本坛的牛人太多,我在这儿拉扯了这许多,nerdy得不象话,希望别忙了半天,织了条"裹脚"。要是哪位闲来没事,一时兴起,想看几本这方面的书,本人"吐血推荐"以下几本:
Mircea Eliade: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
C.G.Jung: Men and His Symbols
Joseph Campbell: Power of the Myth
我们这行的书有个优点:至少不boring.:-) 如果大家看了这篇"裹脚"后,还想了解点宗教心理学,那就"且看下回分解"吧。

2002.3.23
*本文参考了Mircea Eliade主编的"宗教辞海"。

星期一, 十一月 22, 2004

八皇后问题

  国际象棋中皇后的吃子能力最强,皇后所处格子的纵、横、和对角线方向上的子都可以被皇后吃掉。国际象棋棋盘有8 x 8共64个格子,如何在上面放八个皇后而互相吃不着,这就是著名的八皇后问题。以下是我用C++编写的求解递归程序。

//The N-queen problem, see how concisely Xijiang has programmed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8;  //Number of Queens or dimensions

void check(int* x, int n){
 if(n==Nx[0]==N) return; //solution found, or exhausted
  if(x[n]==N){      //dead end, try the previous column
   x[n--]=0;      //clear this column
   x[n]++;       //next element of previous column
   check(x,n);     //check it
 }
 int i,j,k,m;
 for(i=n-1, j=x[n], k=x[n]-1, m=x[n]+1; i>=0; i--, k--, m++)
 if((j==x[i])(k==x[i])(m==x[i]))break; //try this column
 if(i<0) n++;        //this column is OK, check next
 else  x[n]++;      //keep trying this column
 check(x,n);
}

int main(void){
 static int queen[N], c=1; //ith element stores Queen's row position
 for(;;){        //first check must start from 2nd row
  check(queen, (c==1)?1:(N-1)); // rests start from last row
  if(queen[0]==N)   break; //exhausted, or a solution below
  for(int i=0;i<N;i++) cout<<' '<<(queen[i]+1);
  cout<<'\t'<<c++<<endl; //c: counter
  queen[N-1]++;
 }
 return 0;
}

  当棋盘路数和皇后数N = 8时,倘若将对称重复也计算在内,该问题共有92个解。根据抽屉原理,要保证有解,皇后数目不能超过棋盘路数,否则必定至少有两个皇后处在同一行或者列上。用以上程序可以求解N!=8的情况。下表列出了解数目的情况。

  N 4  5 6  7  8   9  10   11
  解 2 10 4 40 92 352 724 2680
  N    12  13  14 15
  解 14200 391 424  1

  当N<=12时,解的数目似乎是可靠的;当N>12时,程序异常中断,因而只算出了最先几个解,或者根本算不出解。由此也可以看出,精巧的构思与稳健的实现尚有不少距离。


后记:利用editbin (editbin queen.exe /stacks: 100000000) 修改堆栈大小,可以获得更大N的解。例如N = 13,73,712;N = 14,365,596;N = 15,2,279,184;N = 16,14,772,512 (16,14,12,15,4,8,3,5,2,11,1,10,13,6,9,7)。最后一个结果在我的PIV 2.4G笔记本上算了半个小时。另外在Linux系统上堆栈似乎比Windows系统中的默认堆栈大得多。

星期三, 十一月 17, 2004

读振宁先生《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杨先生的文章一字一句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选修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讲老师颇为八九以后选修她的课的人越来越少而愤愤不平。我非常欣赏伊讲庄子的道。伊还讲过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我至今记忆犹新,伊说话时眼神仿佛已经入定。
  因为这个我推荐了不少同学听她的课。很抱歉老师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
  伊也说过天人合一,文化核心,当时没有领会,但后来我发现已经潜移默化的被影响了不少。后来读过道德经,金刚经什么的,大约也有了些类似禅宗的感悟。譬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乍一读,心里颤悠悠的。我不知道列位做学问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刚开始的时候,苦思冥想,莫得其门而入;百般拿玩,蓦然回首,却原来各种各样的情况原来是这样或者那样的。当然我的理解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背道而驰的。
  本科时有个同学,每日拿一本易经研读,就跟当时有部电影《红黑阵》中的小神仙似的。也吸引了不少同学到他那里掷钢崩。我对此嗤之以鼻,却不料按杨先生所说,这易经正是天人合一的根源。
  达摩西来,虽然被很多人尊为武学之祖,但是恐怕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佛学经卷。我觉得杨先生也应该提一提天人合一的巨大同化作用。中华文化是名副其实的大染缸,且不说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随便翻翻古代的儒、释、道典籍,你会发现三者之间“交叉”的面实在太广。天人一体,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推而演之,于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恐怕也发端于此。
  我出国时日尚浅,很难深刻领略西域文化,中华文化的得那条根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我,我有时甚至有在酒吧里大声诵读“明月几时有”的冲动。将中土古文化比作酒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尽管有佳酿,有陈醋,有糟粕,但既然是酒文化,清醒、理智的时日并不多。


附杨振宁先生的文章
http://tao56.51.net/ac/ac082.htm
◇◇新语丝(http://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杨振宁  (2004年9月3日 人民大会堂)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方才对我的介绍有一点点需要更正的地方: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已经退休了,我现在是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下几十分钟要讨论许多观念:精简、比类、天人合一,联想,取象,汉语汉字之形成,归纳等。这么多观念很短时间不能讲得清楚,主要讨论的集中于三点。
  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我所以对于《易经》发生了兴趣。
  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我是研究物理学的,没有研究过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等。可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成因,我近年来发生了兴趣,所以大胆的今天在这个场合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易经》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易经》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易经》是西周时候的周易。所以《易经》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这个结论我想是大家可以同意的。
  《易经》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如果问《易经》是怎么形成的,以下这个说法大家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这前后发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学的,不过我想这个次序很可能多少是对的。
  可是我们知道孕育《易经》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
  上面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到底《易经》的精神是什么: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譬如分类精简,例子极多。今天大家知道中医的理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疾病与医药各分成阴阳、寒暖、表里,等类,用这个分类的观念做大前提发展中医理论。这是从《易经》的传统所遗留下来的。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很多。
  一、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生的原因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道理:
  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科举制度。
  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
  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第四跟第五两点跟《易经》我认为都有密切的关系。
  先讲第四点,关于推演与归纳两种思维方法。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见下图:
<------> 自然规律 ————> 推演 ————>
(近代科学的两条寻找自然规律的方法。归纳法用虚线表示,以示其难。推演法用实线表示,以示其易。)
  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为说明此点让我们看一下Maxwell(1831-1879)创建Maxwell方程的历史。
  Maxwell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十九世纪中叶写了三篇论文,奠定了电磁波的准确结构,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二十世纪所发展出来的无线电,电视,网络通讯等等,统统都基于Maxwell方程式。他是怎样得到此划时代的结果呢?
  他的第一篇文章里面用的是归纳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必须认识到互相类似的物理学分支。就是说物理学中有不同的分支,可是他们的结构可以相互映证。”
  他用这个观念来研究怎样写出电磁学方程式,以流体力学的一些方程式为蓝本。这种研究方法遵循了归纳法的精神。
  几年以后,在第三篇文章中他把用归纳法猜出的电磁方程式,运用推演法而得出新结论:这些方程式显示电磁可以以波的形式传播,其波速与当时已知的光速相符,所以
  “光即是电磁波”,
  这是划时代的推测,催生了二十世纪的科技发展与人类今天的生活方式。
  上面的故事清楚地显示归纳与推演二者同时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其中归纳法的来源是什么?
  “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
  都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是向上求整体“象”的方法。
  可是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我们怎么可以证明此欠缺呢?请看徐光启的一些话: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朝末年一个大臣,而且是一个大学者。大家知道他是最早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人,翻译了前六章。他们翻译的原版,现在在国内还有几本,我曾经在北京图书馆去请他们给我看过一本。
  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贡献,第一次把推演法规律化,其影响不可以道里计。后来牛顿写了Principia Mathematica。如果你翻一下此书你就会发现他写的方法完全是照着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方法,是由公理,定理,然后到证明等等。它是照抄欧几里德的推演法的形式。不幸的是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虽早,(那时牛顿还没有出生),可是这翻译有将近三百多年在中国没有发生应该有的影响。
  徐光启在翻译了以后,了解到推演法一个特点就是
  “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徐光启又有这样几句很有名的话:
  似至晦,实至明,
  似至繁,实至简,
  似至难,实至易。
  这也是推演法的特点。懂了推演法的精神以后就知道推演其实比归纳容易。请参阅图二。
  下面要讲上述第五点,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内外一理”,
  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王阳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间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这样当然格不出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当然我讲这句话会使得很多人觉得,尤其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人觉得我对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攻击得太厉害了。我完全没有攻击的意思。天人合一的内涵绝不止内外一理,还有更重要的“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的传统影响极大。而且从今天的世界现状讲起来,我们可以问,摒弃天人合一而完全用西方的办法发展下去是否将要有天人对立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不过不在我今天所能够讨论的范围之内。
  二、汉语汉字的成因
  世界上原始语言与成熟语言几乎都是复音的,单音的语言是仅有的。我不晓得任何一个别的成熟的语言是像汉语这样单音的。近年考古学家发现一万六千年以前江西的居民已经采集野生稻为主要的粮食。所以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形成了中华文化。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已经有语言,我们也有理由可以假设,这些我们的祖先所用的语言是复音的。那么后来怎么变成单音的汉语呢?
  从复音的汉语变成单音的汉语这中间一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一定有它的道理,因为这是十分独特的事情。
  我的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这变化是受了易经的影响。卦名是单音的。乾、坤,……都是单音的。是统治者用的,是神秘的,有重大影响的,念起来有份量的。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重视单音符号的价值观,而影响后来整个汉语的发展。在座有语言学的专家,我这个讲法是很大胆的,希望不被语言学家批评得体无完肤。我们看元、亨、利、贞、吉、凶、阴、阳、日、月、天、地,这些有声有色,有份量的,讲出来有影响的单音字对于整个语言文字的发展当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刚才说我猜想汉语、汉字所以变成单音的语言文字与《易经》有密切关系。
  三、中华文化的审美观
  《易经》的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的精神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深又极广。下面我简单讨论它对汉语、汉文法、文学、艺术、书法等的影响。
  英文“Word”,通常翻译为字。这不恰当。应翻译为词,是一个或好几个字构成的。比如“现代”,比如“所以”,都是两个字的词。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字所组成的,可是绝大多数是一个或者两个字的,不太有三个字以上的词。多半的三个字或以上的词都是复词,或是音译的词。前者例如“外祖父”,“洞庭湖”,后者例如“成吉思汗”。
  19世纪开始翻译元素名字的时候也只用一个字,氧、硫、镭,这些在英文里面都是复音的,在中国翻译都变成一个单音的词。为什么这样吝啬呢?我认为在中华文化形成时代,在汉语形成时代,受了易经的卦名的影响,发展出来了精简为美,浓缩为美的深层观念。此审美观影响了词的形成。
  世界所有的语言都有共同的深层文法,然后在此深层文法之上,不同的语系各自发展,这是Chomsky的一个大发现。比较不同的语言就会发现每一种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等。汉语亦然。可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极少用介词。例如不说“我的父亲”而说“我父亲”;不说“慢慢地跑”而说“慢慢跑”,把介词省略掉了。所以西方人说中文是电报式的文字,尤其是古文。好的古文确实是极美的文学。美的原因之一就是古文不遵循通常文法的发展方式,而力求用最少的词表达出最多的意思。这种审美观念应是易经的浓缩化精简化的申延。
  联想在世界任何文学之中都占重要的位置,而在汉文文学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为汉文中的词既常常建构于数个单音的字,就往往是根据联想而形成的。譬如
  风气,风云,风流,风景,风光,风雨,风俗
  都是联想形成的词。风云一词的形成可用下图表示:
  这种词的结构更进一步促使汉文学演化成联想的文学,
  “云想衣裳花想容”,“秦时明月汉时关”
  就都是升华了的联想。
  中华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西方传统绘画完全不同,是“观物取象”的象,不是照像的像;是精神的象,不是形似的像;是天人合一的象,不是歌颂自然的像。我认为这种思维精神是从易经来的。
  至于说易经对书法的影响,更是非常清楚了。书法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占极重要的位置,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
  而书法显然跟《易经》的浓缩化、符号化、抽象化的精神有直接关系。我一个好朋友书法家,雕塑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里面曾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我所以完全同意他这句话,就是因为书法把《易经》的精神具体化了,现实化了。
  2004年9月23日 定稿
(XYS20041116)
◇◇新语丝(http://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星期五, 十一月 12, 2004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不少人恐怕都还记得今年九月三十号的内掐(Andrew J. Tatem et al, Momentous sprint at the 2156 Olympics? Nature Vol 43 pp 525)一文中提出的惊人观点:女子百米运动员将在2156年的奥运会中跑过男子运动员。

  该文作者收集了过去100年的男女百米成绩,发现了运动成绩与时间之间显著的简单线性关系。并据此预测了以上结论。

  这个结论非常震撼,曾经被全球多家媒体转载。女权运动对此尤其欢迎。正如中国古代著名女将军花木兰所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仔细观察作者所给图形,我们发现实际上作者还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更为震撼,那就是在2620年之后,女子百米成绩将是个负数。

星期日, 十月 31, 2004

生物信息学要灭绝了么?

  新雨丝新到读者评论中有牛人狂言曰:生物信息学即将死亡,读来哑然失笑。尽管我无法知道显示器后面坐的到底是谁,甚至是什么,但是鉴于新语丝的影响力大,有必要对此说几句。以下是原文: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她(按:指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最年轻的博导王秀杰)所做的研究,所谓的生物信息学,虽然在美国已经被称为“就要绝种的学科”,在中国,还是满热门的。”
  ——Cloudy Wood

  首先,我不知道这个“在美国”是指美国的那一类团体。大约应该不会是基督教社团,因为大多此类团体恨不得整个生物学现在就绝种。由于生物信息学是个很专业的名词,姑且认为是科学界吧,可是科学界有“隔行如隔山”之说,比如我一个学生物的就不敢说物理学如何如何;甚至在生物学这个框子里,我也不敢对其他的专业多作评论,比如我以前学动物遗传育种,我就不敢说玉米育种即将死亡。姑且认为这个“在美国”就是在美国的生物信息学界或者和生物信息学“交叉”的学科吧。
  那么什么是生物信息学呢?按Janet Thornton教授(1)的说法,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the collection, archiving, organ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biological data”。这个定义我个人认为内涵太少,按这种说法,传统的动植物育种也要被包括进来了。但以下一些内容应当是生物信息学界的共识。生物信息学兴起于199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人类及相关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生物学家们如今要面对浩瀚的数据。生物信息学整理、组织和解释的正是此类数据。也就是说:“……生物信息学家的工作不仅要提供工具和数据库,我们还处于这样一个位置,那就是去问和回答有关分子进化、生物功能和生物系统控制的根本性问题。”(1)。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倘若生物信息学即将灭绝,那生物学定然要死在前面。
  说某某学科即将灭绝甚至已死,我倒不是第一次听说,甚至也有出自严肃科学家之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很多搞数量遗传的断言:数量遗传学已死。这其中也不乏杰出人士。环顾当今数量遗传学的火热,恍若隔世。

(1) C.A. Orengo, D.T. Jones & J.M. Thornton Bioinformatics--Genes, Proteins & Computers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 2003

星期二, 十月 19, 2004

做老板——简评酸葡萄兄

按:前几日新语丝发表了一篇署名酸葡萄的文章。酸在国内应聘吃了憋,愤不过,在这篇文章中诉说委屈,顺便给答辩委员会的人挨个起了外号。

  给人乱起外号这的确是很大的败笔,除非那位年兄从此再也不想到国内混了,或者国内答辩委员会的人都挂了。可能酸葡萄年兄以前太顺了,在国内吃不了这个憋。但即便是普通人,一帆风顺的人有几个。说国内人际关系复杂,人所诟病,但作为生物,适者才能生存吧。在哪里能没有点儿事呢?况且酸葡萄年兄干的肯定比我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犯不着把国内的人挨个掐一遍。
  我刚出国的时候,老婆孩子曾经被遣返过一次,说是签证错误。老婆在使馆受气,不敢发作,就发在我身上。这滋味不是一般人享受得了的。刚来的时候还买了房子,现金不够,用信用卡透支,结果还被银行罚过两次,彼时真有些透不过气。现在想想不过两年前的事情。
  俺觉得幸运的是,从读研究生以来,俺遇到的几个老板人品都非常好。人品其实不分国内外。人跟人很不一样的。
  俺出国前曾经在某校呆过几天,协助整理数据。说实在,俺那时候对俺的方向并不真正理解,好歹对付了两天。后来大头儿给了俺三百块人民币,算是几天来的饭钱。这钱是俺一个同学亲手递给俺的。同学捏着钱,语重心长地对俺说,这钱如何如何,你可要如何如何。俺同学生来严肃,很少说笑话,因而感觉就跟吃了苍蝇似的。也就在前几天,俺那位同学寄了篇文章给俺看,俺顺便问同学,如果俺的文章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加起来超过35,回国能得到什么职位。同学说那要看你回国的表现。呜呼!
  国外许多地方的研究水平比较国内是高,俺这几天看了几篇国内寄过来的文章,有的甚至还有民科思想的痕迹,国内的滥记者写的科学家的滥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俺第一次出来的时候是01年,才过一周,俺就后悔为什么不早一些出来。好在经过这几年的恶补,俺对自己总算有了些信心,但是要达到俺老板们眼光那么毒,恐怕还要在外面多磨练几年(或者把这个班子搬到国内:(),可惜在老婆的敦促下,俺明年就要回国了。
  不过倘若不小心申请到一个100万的杰出青年基金,也是挺美的事情么,30刚出头应该算是青年吧。

星期一, 十月 18, 2004

爱丁堡文化节一景

按:爱丁堡文化节是世界知名的文化节之一,可惜这两年连续请李猴子的轮子功现眼,大煞风景。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爱丁堡文化节一景

qtl

  每年的八九月份,是爱丁堡举办文化节的时间。其间有各种街头杂耍,军人的列队表演,爵士乐、布鲁斯,还有很多高水平的音乐会,歌剧,等等。艺术节之前有一次游行,参加的团体各国的军(乐)队占一大半,另外还有许多国家的民间艺术团。游行在爱丁堡的王子大街(是爱丁堡的最主要大街)进行。
  我连续看了两年的游行,去年第一次看,觉得挺过瘾,毕竟老外的游行以前看得不多。不过有些遗憾,就是没有中国的艺术团体或者军人参加。
  因为去年的印象好,所以今年的也不想错过。今天下午去王子大街,恰好路过游行队伍的准备区,忽然发现里面竟然有来自中国的队伍!再仔细看,名字叫做“Chinese state circus”。心里有些纳闷,如果是国家马戏团,翻译做National应该更合适一些吧。
  游行两点开始。我尤其喜欢苏格兰的列队,风笛一吹,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看的时候我旁边来了两个亚洲面孔的小姑娘,我问她们:“中国人吗?”看她们听不懂,我赶紧用英语说,“Are you Chinese?”。"No, we're Japanese. You ... are Chinese?". “Yes.”
  大约三点多的时候,刚才看到的马戏团终于过来了,本来想给他们喝几声彩,可惜请原谅我思想守旧,我实在有些看不下去。有几个女演员穿的很少不说,还净做一些下蹲的动作,然后两个膝盖使劲往外分,屁股往前送,动作挺慢。或许是我内心不净,不过我看到其他国家的游行队伍也有穿的非常少的,可是他们不管是在跳舞还是行进,都是一种朝气蓬勃、很健康的样子。
  又过了一会儿,隐隐约约听到有中国音乐的声音(歌颂GCD的那种)。心想还有来自中国的,但愿这次好些。等那只队伍转过弯来,俺定睛一看,你道是谁?FLDF!只听歌里面唱到,“法&&amp;轮**大法好,法&&轮**大法好,法&&轮**大法是个宝,xxxx离不了...”。一群老太太,穿着以前在北京街头扭秧歌的衣服,摇扇而过,因为摇的卖力,赢得阵阵掌声。队伍的最后,是很多坐在车上的孩子!打旗的是几个老外,两旁是几个四十几岁模样的女人在散发传单和光盘。其中一个往我这边走,问我前面的两个日本女孩,“Are you Chinese?”。两个女孩赶紧摆手,然后回头指向我。然后那个女人就将传单向我递,我赶紧摇头,可是这么摇头好像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似的,便说了句,“I am a Chinese, but I know you are rubbish.”请原谅我说脏话,只是我当时真不知怎么才好,而且感觉自己挺没有脸面,一下午的好心情几乎都没了。

minmin评:
  嘻,你要是到艾菲尔铁塔那儿才叫气炸了呢。
  一下车,远远望去,好家伙,观塔台前横着黄灿灿两大横幅,尽是歌法&&伦之功,颂大**法之德。一黑人小伙激动的拿着宣传册子号召着一群黑人同胞。我们忙不迭的躲开。可居然还有大妈瞅着是中国人就靠过来特义正言辞的说:“你们有权知道真相”。哗!真是吓得我和同学撒腿就跑。她还追着我们说:“你们别怕啊!” 真是搞得我和同学哭笑不得。更有一女孩非常有意思,她很严肃的对朝她宣传大##法的中年男子说:“你真给中国人丢人!”
  唉!在世界奇迹前宣传大法,其景可笑,其人可悲,其事可耻。

◇◇新语丝(http://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关于“绿豆粉丝挂羊头卖狗肉”

按:龙口粉丝被打假,有感而发。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关于“绿豆粉丝挂羊头卖狗肉”

于希江

  招远号称“金城天府,银丝之乡”,这是说招远的黄金产量一直是中国第一。招远的另外一绝就是这个“羊头狗肉”的粉丝了,这里说“羊头狗肉”是指粉丝虽然主要在招远生产,却叫做“龙口”粉丝。而招远的粉丝产量,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当主要集中在张星镇周围。
  我从小到大都很爱吃粉丝,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将粉丝煮烂冷却,配约等量的胶东大白菜菜心,白菜要切细,然后加适量的蒜泥、醋和少许盐,混匀,百吃不厌。
  在粉丝当中,以绿豆粉最贵,一是可能原料贵,二是绿豆粉做出的粉丝漂亮,晶莹剔透。依当地人,口感最佳则是地瓜粉,但用地瓜做出的粉丝发乌,貌不赢人。尽管如此,我奇怪为什么新标准中原料只准用绿豆和蚕豆。
  做粉丝的地方称粉坊,我从来没有进去过,但据说其中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至于粉丝作假,我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毕竟也很久没有回老家了。印象当中,过去有一段时间经营粉坊很赔钱,原因不外乎粉丝的价格与成本很不成比例。后来也不知道是谁首先从中发现了金矿,情况才有了改观。做粉丝的主要原料是绿豆和蚕豆,而粉丝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豆类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在过去几百年中就那么白白地流掉了,而且还污染了环境。
  做粉丝剩下的废物叫做粉浆,粉浆晒干后现在叫做“粉丝蛋白”,蛋白质的含量可以达到70%以上,做猪饲料最佳,其效果甚至优于昂贵的豆粕。我有很多同学做饲料生意,感受颇深。
  自从发现“粉丝蛋白”之后,招远粉坊戏剧性地变成了以“粉丝蛋白”为主、粉丝为辅的模式。
  我知道粉丝蛋白有掺假的,一些无良业主将招远常见的石粉掺进来。但如果“认识人”的话,也可以弄到好的,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因为那篇文章涉及到我的老家,虽然我现在着急赶论文,但还是忍不住写下这么一段。下次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跟家里人问一下,或许是业主没有给记者份子钱,或许实际情况比记者说得更黑,但愿都不是吧。

(XYS200405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怀念吉姆

  昨天紧赶慢赶,结果还是没有能够去俱乐部打球。公共汽车实在太没有准了。然后就跟Joe和Tom联系,商量今天去Peebles参加Jim葬礼的事情,为此我专门请了假。约好早晨十点半,我在SCOTMID的停车场等Joe。
  一个人西装革履,打着黑领带,老远看挺帅,只可惜老外一看就知道我要去干什么,所以有些不自在。等了好半天,Joe还没有过来,心里没底,以为是在别的地方等,然后就往Peebles的方向走了一会儿,猛抬头,发现刚好十点半,意识到还应该在原来的地方等,赶快往回走,然后就看到了Joe。
  Peebles离Penicuik 13英里,一路风光秀丽,颇有高地景色,只是两边山坡更为舒缓。满眼望去是一片接一片的牧场,泛着些许草黄,毕竟已是深冬。参天古木随处可见,凭我的经验,一棵树能长到这个样子,至少也得有三五百年吧。Peebles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小镇,好像也有几百年,Joe记不清了。小镇四周群山环抱,山不太高,有一种说不出的田园味道。我们先路过教堂,然后穿过小镇,到了墓地的停车场,在那里遇到了Clive, James和Tom。然后我们合乘一辆车回到教堂。
  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来教堂了,前几次都是打球,而这一次却是来送别和我一起打球的老朋友。下个月Jim 70岁,尽管岁数不算太小,但还是令人感到十分突然,年前我们还在一起打球,而且是这样一个不错的人。
  参加葬礼的大概有将近150人,这已经不寻常了,Tom说这是一种考验,的确如此。
  十一点,仪式开始。尽管我不信宗教,但对宗教也理解了一些,面对死亡,有多少人能够自在从容呢。正如一个僧人所说,和尚做法事,超度的乃是活人,籍此给活着的人一点安慰吧。
  十二点,遗体下葬。然后Joe, James和Phil夫妇回家,我和Ian夫妇,Clive, Tom一起到Peebles高尔夫俱乐部,在那里我遇到了Jim的夫人和儿子。Ian介绍我们是Penicuik乒乓球俱乐部的,先介绍了Tom,然后是Clive。
  “你就是那个在Roslin工作的年轻聪明的中国小伙子吧?”,Jim的夫人转向我,我说是,然后她向我致谢。可惜我一下子忘了如何如何用英文向她表达我的意思。
  喝咖啡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外面山坡上降了半旗,难道是为Jim?一问,果然,而且才知道Jim是这个高尔夫俱乐部会龄最长的会员,有五十六年了。刚才听他生平的时候,隐约听到Jim年轻的时候曾经踢过足球,然后打过高尔夫和乒乓球,只是没有听见他有这么长的会龄。
  下午一点半,我们向Jim的夫人道别。Clive还要去上班,我坐Tom的车回来。
  再见,Peebles,别了Jim。

2002年1月16日星期三

汩泽汤

按:开头写的时候挺带劲,可惜因为有事没有写完,然后就提不起精神来了。姑且先把未完成篇贴在这里,以后有空再补吧。


这是招远话,实际上就是传说中的疙瘩汤。写这个名字俺颇费了一番功夫。一来我们老家的确是这么叫,发音也象;二来疙瘩这两个字不太好写。尤其是疙瘩,听来好似有病,但如果写成圪塔,听着又牙碜。

话说俺是个模范丈夫,负责厨房中90%+的工作量。一来俺的确模范,二来驾轻就熟。俺当年一个人过的时候,不管是结婚还是没有结婚,做饭化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当然,对于学过动物营养的俺来说,俺对食物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一日三餐可以米饭作主食,有闲时可一次炒出3-5日的肉,冷藏保存。炒肉也有讲究,另文再述。尽量买一些可生食的蔬菜,如黄瓜、青椒、芹菜、leek、西红柿、大白菜等。这些菜通常油锅一炝,加肉后几分钟即可出锅。茄子等不易熟的菜也可以,可以先炒后炖,也不用老在厨房候着。我先出国的那段时间,每晚还有 500ml啤酒,真神仙一样的日子。

后来老婆孩子杀到,生活质量便急剧下降,譬如俺们浑家子吃的肉还不如俺当年一个人吃得多,啤酒更被严格管制。再后来岳母、岳父造访,愈发今不如昔。盖众口难调。某日,俺突发奇想,索性来一个汩泽汤吧。模模糊糊还记得爸妈教过我怎么做,就试着做了一回,没想到一击成功,大家吃过都说好。接下来一周每天都有汩泽汤,并陆续开发了两个版本,大家伙儿居然没有吃烦,堪称奇迹。独乐乐不如与众乐,现将做法贡献出来。

汩泽汤体现了俺厨艺的一贯风格,营养全面,做起来方便.

版本一,西红柿鸡蛋汩泽汤。大家不要见笑,固然西红柿炒鸡蛋是厨艺入门菜,甚至有人用此一菜百面挡,

星期二, 九月 28, 2004

画地图

  没有尿片的年代,很少有人没在床上画地图的尴尬。俺小时候更过分,十二岁的时候还尿炕,那时候俺已经寄宿学校了,可怜连褥子都不敢晒,怕被人笑话。这毛病后来俺都不知道是怎么好的。
  如今这传统终于没有传到下一代,着实让俺这做爸爸的松了一口气。只是大儿子动不动就来急的,往往不到千钧一发,别人绝不知道,尤其是刚从国内来的那阵子。
  孩子他妈很会过日子,大儿子的纸尿裤早就省了。孩子在国内穿过开裆裤,随时随地解决问题。刚来的时候也穿过一阵子,街道上的小朋友们非常不理解,曾经问过我为什么小家伙裤子上有那样大一个洞。就这样,俺们孩子的裤裆给缝上了,但孩子撒尿倒成了问题。
  我家院子里有一块草皮,刚搬进来的那会儿,原房东是个懒虫,草皮败坏的不成样子,苔藓杂草丛生。去年在我的精心呵护下,终于焕发青春。今年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眼看俺那草皮又要荒了。俺老婆从来就不在乎那块草皮,有时候孩子尿急,老婆就让孩子蹲在草皮上解决。
  地图就这样画成了,两三个月过去,凡我儿子光顾的地方,草皮一片碧绿,其余则一片枯黄。日本画上去了,澳大利亚画上去了,美洲和欧亚大陆也颇具规模了。英国阳光稀罕,而但凡有阳光,儿子的地图就在太阳底下晒。且不仅了却尴尬,还好看的紧。
  看来世道真是不一样了。

我的自白

按:以下两段原来发在同学录上,现在一字未易,拷贝如下。可能有些不太合适,但暂时也没有时间修理了。

  中国近代史百年,备受列强欺凌,说是百年屈辱并不为过。古语道"恶有恶报",可是放眼世界,一、二百多年前是那些列强,如今还是那些列强。49年新中国成立,说是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可是从56年的"引蛇出洞",到57年的"反右",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被砸断了脊梁骨,这和一个国家没有脊梁骨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大家有幸比较一下郭沫若先生49年前和以后的文章,便可见识一二。国人向来自吹5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但是与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从54运动以来,中国人便呼唤德赛二先生,如今都21世纪了,德先生的实现恐怕还要到我们下一辈,这难道不是悲哀么?关于这些我不想说太多,也实在无能为力,所能做的也就是用自己所学支持一下国内的赛先生吧,我自觉也有一些资格。前些日子,我受邀为一篇投到Genetics(IF=4.7)文章审稿,这本身就说明我前几年的工作已经得到世界主流的认可。咱们班有过研究生经历的同学已经不少了,你们自己说说发表一篇这样的文章有多难,更不用说影响影子超过10的杂志了。这也算是我的一个表白吧。
  国内某些人,西方的精华学不到,糟粕拾起来倒是甘之若饴。我是在2001年来到了Roslin研究所。96年克隆羊诞生,95年的时候Roslin被放了一把大火,损失惨重,更有人曾经放了一枚拆了引信的炸弹。这些都是一些所谓的动物保护主义的绿色粪青干的。大约这些粪青觉得不要实验动物很人道、抑或兽道,烧死、炸死人倒是无所谓了。如今这样的人在国内也不鲜见了,只是还没到了烧、杀、炸的份儿。当然什么事情也少不了中国特色,比如国内的营养品,说说看哪一样不是骗人的?从脑黄金、脑白金、三株,到珍奥核酸。某些所谓的科学家,不要脸到如此程度,为了几个顾问费,甚至不惜篡改教科书,难道国人的脊梁骨要永远断下去么?另外一个感觉就是国内的宗教、甚至邪教沉渣泛滥,固然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是每一个有智识的人都应该远离宗教。西方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当年成功地摆脱了宗教的羁绊、控制。所以西方近代的科学家我最佩服两位,第一是伽利略:自伽利略始,科学与宗教分道扬镳;自伽利略始,西方社会英雄辈出,日新月异。另外的科学家与今天所说无关,按下不表。

星期五, 九月 17, 2004

柏林游记

  按:尽管在柏林只停留了一整天,感触还是很深的,甚至有了作诗的感觉。可惜直到现在还是原先拼凑的几段文字,抓紧时间补罢。

引子
  希江出门,不是误了航班,就是忘记目的地。为此去年十月,老婆挺着大肚子和俺在巴黎郊区的小街溜了半宿。俺能活到现在,老婆暂时需要而已。此次出门,俺好歹没有重复去年的错误,只是回程机票弄错了,得晚一天回家。也不赖,正好欣赏柏林。

住宿
  事先没计划,临时抱佛脚,俺像没头苍蝇,四处找旅馆先。
  Tegal机场有预订旅馆的服务,明码标价,联系电话免费。可惜我不懂德语,联系的对方不太懂英语,更不懂中文,谈不拢。而且俺怎么也没能把手中的交通图和实在的旅馆地址联系起来。只好先到动物园——原西柏林市中心——碰碰运气。
  动物园车站对面有个欧洲中心,内有各种酒吧、餐厅。我奇怪,明明上面写有旅游信息服务,却怎么也找不着。问其中一个中餐馆老板,伊将俺上下一番打量,然后肯定地说,从这里找的旅馆对你不合适,如果在车站那边找,可能只有五块十块一晚上。
  希江长得土,在北京站经常被匪警拦住,当民工检查身份证。没想到远在德国还有人这么看,不认命不行。
  十块的旅馆最终没找到,在两个当地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寻到一家,每晚五十五欧。此时肩膀已经快被电脑压断了,俺对电脑的憎恨更加深了一层。
……
……
尾声
  从柏林到法兰克福,希江实在太累了。飞机落地以后,旁边有人把我推醒。我迷迷糊糊地把裤腰带当成了安全带,解开往下拽,一下没拽动,这才知道错了。俺脸皮厚,但也有些挂不住了。

星期二, 八月 31, 2004

老人的话多不可信

  仔细想来,这个话题有些敏感。在没有考虑清楚之前,我不能随便断言。只不过在国内,或者国内的来人,很多老人的话往往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或者根本与要点背道而驰。也可能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吧。老外的老人们经历现代社会日久,略强些,这也正是敏感处之一。
  中国是个尊重老人的社会,老人因为其老而受到尊重,而由此不因为其老而受到尊重的人便少而又少了。老年人多的是权谋、世故、任性。权谋之下,老人们身披皇帝的新衣;世故纵容了邪恶;任性便是要强奸别人的意志。
  少年当自强。

星期一, 八月 30, 2004

兴趣广泛未必是好

  仔细想来,希江并不是太笨,在同学当中,我也算是佼佼者了。只可惜希江三十好几了,人生仍然没有太大起色,究其原因,大约就是兴趣太多了吧。
  我喜欢关心自己本不应该关心的事情,譬如体育运动成绩啦,台海问题,国内又有谁学术腐败,世界上有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围棋等等,每一项活动都要消耗我很多时间。再加上情绪容易波动,重要的事情总是放在最后。如果可以用一句话形容现状,那便是“岌岌乎殆哉”。
  老天只眷顾自助者。回顾以往,觉今是而昨非,但迷途上已经走得太远了。三十几岁的人了,该收心了。

星期四, 八月 12, 2004

思考最快乐

  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在互联网上闲逛。这里面有深沉的思考,但垃圾还是居多。
  记不起什么原因让我如此沉迷网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失去了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当然也少了很多应有的创造。我的脑浆充满了浮躁,每天上班的路上脑子里总在斗争,成功(思考了)还是失败(闲逛了)。失败显然居多,之所以今天还有资格能够闲逛,大约是凭借自己一点点的小聪明吧。
  思考吧,不用说多少伟大的理由。当你的大脑从一片混沌蓦地转向空明,当你从一团燥热中抽拣出一丝理性,你的身心便浸泡在快乐感觉之中了。

星期一, 八月 09, 2004

这里都是原创

  上了大学之后,受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连胜的影响,喜欢上了围棋。开始blog后,有天晚上忽然突发奇想:把某些网络围棋教程搬到这里。最后还是否定了,这里的东西都是原创,如果有引用,也只是为自己的评论服务的,而且引用都将清清楚楚地标明。

星期五, 七月 30, 2004

希江网络日志——开首语

  写日记,并且将来有可能被别人评说,这事情说起来就让人兴奋。
  静下心来写一点儿东西,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令人身心愉悦。很久以前一个日本朋友(有马义信)说,写比说容易得多。大意是指讲话须在短时间内把要说的内容组织条理,并合适地表达出来;而写东西则可以字斟句酌。即便如此,还是少有人连写也不肯去做。
  回顾从前,我的日记写写停停。但只要能坚持哪怕短短几天,也是颇有斩获,更何况有几次还写满整整一本呢。有几次日记中断,原因之一就是本子不凑手。脑子里的想法稍纵即逝,等再拿起本子来,已经没有那样的兴致了。
  如今有了Blog,事情峰回路转,前面又是柳暗花明。希望我的这本日记能够一直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