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一月 23, 2012

三虫门——也说韩寒

这几天中文网络的热闹莫过于方舟子与韩寒的笔仗了。老实说,我看到的韩某文章大体也就是他这几天回复代笔质疑的几篇。这场质疑由麦田点火,而后方舟子接力。韩某的文章读罢颇让人失望,其行文要文采没文采,要逻辑没逻辑,要文品没文品,且每每直奔下三路。

更让人失望的是不上三合,韩某落荒而逃。这已十分对不住看戏党了。然而故事好就好在作战的一方是方舟子,有他在,结局通常不会太让人失望。韩某虽欲遁形,仿佛间听到有人断喝一声:“底裤留下!”于是乎,韩寒这位阳光、天才、叛逆的光环少年很快变成了光腚少年。

最致命的一击要算韩某所得意的成名作《三重门》。其时,韩某十八,被采访,问及书名何以叫做《三重门》。韩某说“忘了”。后来韩父代为解释了一下。直至现在,韩某在他的新三篇中又重新解释了一下:
“《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这是啥子意思呢,朱熹批注了以下,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虽然郑玄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化一点我反复的思量,终于才有了取自《礼记》的一个书名,而且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该追究到《周礼》。诸位觉得装逼么,于是我在之后的采访中便不好意思再回答。而那次采访,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就像我这次打心底不想搭理另一帮笨蛋一样。”
于是就有了方舟子问他的“三众门”还是“三虫门”的笑话。按上面韩某的解释,应当读作“三众”,而韩某及大众一直是将其读作“三虫”的呀!

三虫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韩父先前对此的解释是 :
据说“三重门”出自《礼记·中庸》,即王天下有三重焉:礼仪、制度、考文。但不知怎么,“三重门”三个字,总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到中学生生活的沉重。
韩父所说见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71539_55948.html,不知道这篇文章还能保存多久,反正我是亲眼去看了一眼,的确有上面引用的文字。列位看官此时便要看仔细了,《礼记·中庸》到底说啥是“礼仪”呢?
谓议论礼制。《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郑玄 注:“礼,谓人所服行也。” 朱熹 集注:“礼,亲疏贵贱相接之体也。” 宋 袁燮 《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丞相言议礼之地,最要得人。” 明 王祎 《唐五礼序》:“是用为之序论,以著其説,庶议礼之家,得以慎所择焉。”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惟两汉议礼之文,博引数説,以己意折衷,近於考据。” 
原来韩父误把“议礼”当成了“礼仪”,让中学生们议论“亲疏贵贱相接之体”,这生活的确很沉重。(以上引用见http://www.zdic.net/cd/ci/5/ZdicE8ZdicAEZdicAE260252.htm)。看官且不要着急笑,“考文”的意思也很精彩:
原指考正书名。《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郑玄 注:“文,书名也。”后泛指考订文辞。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愚以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当之?”
元来孔家老二早就让韩氏父子把书名起好,这爷儿俩愣给拧了个儿,孔家老二终究不是好相与的。(以上引自http://www.zdic.net/cd/ci/6/ZdicE8Zdic80Zdic83285023.htm

后记:此是借用网友羽矢新发现材料仿方舟子作文一篇。只希望国内将来所谓的包装上市,鼓吹反智,人生导师有一个倒一个,最后绝种才好。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3/hanhan5.tx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