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看三张图片
章鱼哥保罗预测南非世界杯决赛西班牙夺冠
南部非洲某地的巫师(图中最右)在给村民施法祛病强身
罗马天主教教皇准备主持某宗教仪式
宗教源流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最大场外焦点是一条名叫保罗的章鱼,身居德国某海洋馆,成功预测8场比赛胜负结果,引发无数人顶礼膜拜。同年10月保罗去世,几个月后水族馆为它建了一座大雕像,盘在一个足球模型上。足球内摆放装有保罗骨灰的黄金骨灰瓮。该地点被命名为“保罗角”,据说已经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事件到此,烟消云散,世人一笑了之,水族馆的营销技巧也不必深究。
章鱼哥死后的待遇已算隆重,但是与前辈相比,则大亏特亏。要是向上穿越五、六千年,章鱼哥能演绎类似的传奇,足可以促进某地对内消弭战祸,对外连战连捷,统一富强不是梦。当时的人们如果技术条件允许,会给它建一座比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还大的章鱼哥圣保罗大神殿,以纪念它的丰功伟绩,并且日日祭祀,保佑祈愿,世代供奉,香火不断。
从章鱼保罗的经历可以看到一些宗教起源的痕迹。早期人类生存条件艰苦,就像巨浪中的扁舟,随时可能倾覆。面对神秘强大的自然力量,于是产生自然崇拜,形成原始宗教。崇拜的内容五花八门,多为自然实体,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等。
人类社会能够产生宗教,最初的心理需求是希望提高生存能力,所以力量崇拜和生殖崇拜是主要内容。“赐予我力量吧”、“多生孩子不种树”应该是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宗教随着社会发展,及至今日,既有保持本色的非洲巫师大叔,让大部分人投去轻蔑的眼神,也有高度复杂化后的教皇老爷子,让大部分人仰望以示尊敬。别怪世人嫌贫爱富,但都从原始社会走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贫贱如初和大富大贵的差异呢?仅教皇那身行头,巫师别说喷水,就是吐血,几辈子也化不来,更遑论背后的权利和威严。这里面的原因众多,只能挂一漏万,随便谈谈。
现在世界范围内共有多少种宗教,不好统计。历史中共产生过多少种宗教,更不好说。留大去小,从几种主要宗教入手,简介一下宗教的流变过程。据最新统计,世界总人口中32%基督徒,23%穆斯林,15%印度教徒,7%佛教徒,各据一方,交集很小。令人惊奇的是,与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这些本地原生宗教不同,如果从谱系的角度考察,四大宗教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或者说相近的发源地,就是今日依然混乱的中东地区,古代的新月沃地,也可以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或两河流域。其实该地共有三条重要的河流: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共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古文明地区。核心区是三条河,外延东至伊朗高原,南至阿拉伯半岛,西至地中海和安纳托利亚平原,北至高加索山脉。
早期人类,当技术进步提高生存能力后,逐渐形成农耕、游牧、渔猎三种主要生活方式,都有各自的原始宗教。其中农耕方式具有定居的稳定性,最有生存优势,宗教进化随之体现。新月沃地和古埃及几乎并驾齐驱,但新月沃地因其地理的复杂性,所以最早出现一系列的宗教变革。
公元前三千多年,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出现,农业技术大发展,社会制度已非部落时代可比。原始宗教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格化的神开始出现,形成1.0版的初级宗教。人格化的神因为被赋予人的思维,所以被认为更能理解和保佑人。这种情景与幼儿同玩具娃娃互动极为相似。
几百年后,随着原始王朝陆续建立,是非对错等概念形成标准,善恶观念成为管理国家、组织生产、发动战争的重要伦理约束。那么由谁来判断善恶呢?宗教当仁不让,在求生存的基础上,接过道德审判大权,提升至宗教的2.0版本。先进的宗教一出现,大受欢迎。在此后上千年的演化中,拜物教或纷纷没落,或改弦更张。融合过程中,多神崇拜出现。为便于管理,又渐渐分出级别高低和职责差异,神谱犹如官僚机构,大家熟悉的古希腊诸神就是由此演变而来。新月沃地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宗教随着人们的迁徙也开始外流。开启印度宗教历史的吠陀教的前身,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高加索故地,远赴南亚恒河流域。
公元前6世纪前后,宗教史中的重要人物琐罗亚斯德登场,创立琐罗亚斯德教。该教崇拜阿胡拉·玛兹达(意为“智慧之神”)为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缔造者,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因此琐教把拜火作为信徒的神圣职责。琐教的历史地位很高,在被伊斯兰教取代之前是西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成功的秘诀在于开创了一神论,尽管理论体系还不完备。琐教对于波斯帝国的建立起过积极作用,被奉为国教。国王宣称是智慧之神的代理人,管理国家。
其后琐教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千年后辗转来到中国,称为拜火教或祆教。说到此,有必要提一下另外一种产生较晚的宗教摩尼教,也曾传入中国,称为明教。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第19回《祸起萧墙破金汤》中有讲述明教来历的段落。非常遗憾,金庸先生将两种宗教混为一谈了。摩尼教的出现虽受琐教影响,但也受基督教、佛教影响。历史中,这是曾经激烈对抗的两种宗教。因为摩尼教也出现在波斯境内,打着红旗反红旗,借用了琐教很多宗教仪式,例如拜火。外人如果不读教义,只看教仪,很容易混淆。
现在琐教早已风光不再,仅在伊朗和印度等地还有少量信徒。当年琐教与古埃及、古希腊宗教并存,在亚非欧呈三足鼎立之势。虽然地区战火频起,但在宗教上彼此还算相安无事。而此时,最早的宗教吵架却在最不善于打架的印度发生了。
印度教和佛教
印度教的前身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前身是吠陀教。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支从高加索迁徙而来的雅利安人到达恒河流域。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宗教,所拜诸神多是具有人格化的自然神。雅利安人与当地人融合,立吠陀教,写吠陀经,创恒河古文明。至公元前7世纪,种姓制度日趋完善,吠陀教演化成婆罗门教,几大主神确立,提出更为复杂的宗教理论,例如业报轮回。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社会变革引发思想大爆发,产生沙门思潮,类似于中国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因反对婆罗门教的特权地位,耆那教、佛教等新宗教纷纷出现。它们都脱胎于婆罗门教,很多教义有相似之处。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期,北印度出现短暂统一。阿育王为打击和控制高种姓的婆罗门、刹帝利,压制婆罗门教,立佛教为国教。但婆罗门教衰而不灭,在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开始复苏,反过来又吸收佛教理论。至8、9世纪,演化为印度教(也称新婆罗门教),重获垄断地位,将佛教挤出印度。其后,虽几经穆斯林占领,又被英国殖民,但面对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强势文化侵略,印度教不为所动。因为新主人只能控制上层社会,根本无法撼动印度社会的底层根基。
基于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印度教信众很多,但不能算是世界性宗教,主要区域仅限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当年有些印度阿三给英国人当苦役、做奴隶,满世界跑,也留下了零星的印度教徒,主要在非洲。印度教被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至今还在为种姓制度撑腰,民主女神对此也无济于事。
佛教是沙门思潮中的一支,相传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教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佛教历经发展,就因为主张众生平等,完成了宗教进化的又一次升级,到达3.0版。跨越地域、种族的世界性宗教从此诞生,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追随其后。
佛教在印度的历史和印度教息息相关,二者的关系如紧扣的凸版和凹版,此消彼长。9世纪后,佛教在印度几乎绝迹。佛法无边,但印度在佛法之外。这么大的悲剧后世似乎早已忘却,从未搞过类似夺取圣城的圣战。看来佛教在精神上也是吃素的,被扫地出门,还能戒除贪嗔痴三毒。好在此处不留佛,自有留佛处,天下之大,其它地方也能化缘弘法。
佛教在孔雀王朝时期,已经开始外传。公元1、2世纪左右,大乘佛教派形成,是新派,将旧派称为“小乘”。小乘尊释迦摩尼为导师,主张在成佛的道路上要自力更生。大乘认为佛有无数,在成佛的道路上大家要互相帮助。仅从教义看,要是信仰大乘派,成佛更容易,过程更温馨。
小乘佛教主要传至南亚、东南亚地区,也称南传佛教。大乘佛教则称北传佛教,一支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汉文化地区传播,称为汉传佛教。另有一支传入中国藏族地区,称为藏传佛教,后来也传至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大小乘都有,以大乘为主,重视密宗,加上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看上去很神秘,现在对中国某些暴发户极具吸引力。
佛教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南北朝乱世时期,佛教兴起,“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胜景是一个亮丽登场。在大唐盛世,佛教传播从广度到密度都实现大跃进,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是流传千古的佳话。从此佛教在中国扎下深根,宗派繁衍一窝又一窝,占尽好山好水。
佛教的到来,显示出中国本土宗教的贫乏与落后。以道教为例,到今天也只是初级宗教中的奢侈品牌。少管善恶、不求平等,就是不照顾普通百姓。长寿成仙,养生炼丹,外带房中术,尽管受到很多帝王推崇,但就是难以推广。因为对底层受苦的人来说,长命百岁未必是什么好事,等于活受罪,远不如轮回有魅力。
佛教传入中国是重大文化事件,但是无法与基督教传入欧洲相比。佛教文化只是汉文化中的一元,从来没有成为主导力量。一旦混得肥头大耳,扰乱社会安定,就要受欺负。历史中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的灭佛运动,佛教徒称为法难,就是对佛教文化负面作用矫枉过正式的否定。
基督教
说到基督教,必须先说犹太教。犹太教是犹太人在今天巴勒斯坦地区形成的宗教。按照《圣经·旧约》的说法,历史很久远,但不足信。犹太人曾遭灭国,大批人员被掠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波斯帝国取代新巴比伦后,国王释放犹太人回家复国。犹太人很可能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一神论思想,产生了崇拜上帝的犹太教。由于民族弱、苦难多,生存空间狭小,犹太教格外注重民族信仰统一和信徒之间的平等互助。犹太教的一神论思想较为完备,但因其过于注重民族性,没有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公元前罗马帝国兴起阶段,犹太教产生许多分支,其中就有基督教。传说中创始人耶稣的故事多是天方夜谭,不必当真。因不容于主流犹太教,基督教信众四处讨生活,超越种族地域,开始了充满冤屈悲惨的传教经历。到底有多冤多惨呢?按照后来基督教忆苦思甜的回忆录中记载,比窦娥还冤、比祥林嫂还惨。
罗马帝国拥有环地中海的广大区域,是欧洲历史中的异数,民族众多,民间宗教也多。因经常触犯罗马帝国从古希腊继承的多神宗教系统,所以民间宗教被视为扰乱社会稳定的异端,总被打压,基督教也不例外。在传教过程中,基督教除汲取犹太教的优点之外,还推出《圣经·新约》,认为耶稣的降临意味上帝与人重新立约,许诺给个人以永恒的救赎,并且完善天堂地狱说。这些宣传给底层民众极大的心理安慰,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的优势显露出来,受到意大利、希腊一带富庶地区上层贵族的重视。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为缓解社会矛盾,宣布基督教合法,并且亲自皈依。392年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律,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禁止其它所有异教。从此基督教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
基督教兴起的过程和时间段与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如出一辙。两件事同时发生的历史大背景是,当时全球正在经历一个较长的寒冷时期,欧亚大陆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社会矛盾增加,同时北方民族因寒冷南侵。在中国是五胡乱华南北朝,在欧洲是北方蛮族频频冲击罗马帝国。面对乱局,世俗政权的管理能力下降,宗教作用显现。由此可见,乱世宗教兴是农业社会常见的现象。
推崇基督教并未挽救日暮穷途的罗马帝国,先是国家分裂,形成两个政治中心: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分别代表拉丁语和希腊语两个文化大区。基督教也随之闹分家,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顺势分成两大教派。公元5世纪,两派为争夺谁更能代表上帝,矛盾公开。以罗马为中心的称为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称为正教,因在东方,也称东正教。
两教的矛盾并未影响各自的扩张。在漫长的中世纪,东正教面向东北方,传至东欧及俄罗斯。但因东正教一直受制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及后来世俗君主的权威,政治地位并不算高。天主教则滋润得多,随着西罗马帝国灭亡,日益红火,不仅教化各国非常成功,自己还获得一片土地,成立教皇国。
通常认为中世纪非常黑暗,这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方面。其中从6世纪到11世纪,欧洲的经济状况相当不错。在一个气候温暖周期,中国是向长江流域扩展,迎来唐宋。欧洲大陆则是北方得到充分开发,也很繁荣。盛世宗教富,中国的寺庙星罗棋布,欧洲的教堂棋布星罗。西欧的社会状况令天主教如鱼得水,做到了让大家在精神层面获得统一。教廷权利进一步扩大,掌管财富,颁布律法,操控国王,发动战争,是历史中天主教最癫狂的时期。
但好日子终会结束,中世纪末期,世俗君主开始反扑。教廷日益腐化堕落,成为国王的傀儡,甚至上演三个教皇同时存在的闹剧。教廷社会威望下降,财政捉襟见肘。16世纪初,为新建圣彼得大教堂,强行滥发赎罪券,遭致修士马丁·路德等人的反对,引发宗教改革。基督教再次分裂,欧洲西北部国家距离罗马教廷远,多改信新教,脱离老领导的束缚。
新教在西方一般统称为抗罗宗或抗议宗,派别很多,在中国常用基督教一词单指新教。核心主张是人的灵魂得救,依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完成,并不在于遵行教会规则。本质是政治上反对教廷特权,经济上反对收取信众和上帝沟通的中介费。从此罗马教廷的领地一路萎缩,至今只能龟缩在梵蒂冈。
交出政经大权的天主教和刚刚兴起的新教,共同借助大航海,开辟了新的传播地域。西班牙、法国的殖民地多为天主教,英国殖民地多为新教。因在工业文明上占得先机,综合统计,基督教信徒人数为全球之冠。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是四进三灭。1、基督教一个分支聂斯脱利派在被教会判定为异端后多年,曾在唐朝传入中国,称景教,在长安建有大秦寺。唐武宗灭佛,景教顺带被消灭。留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存西安碑林。2、元朝基督教随色目人再入中国,俗称“十字教”,随元亡又灭。3、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从海上来华。康熙年间,因与中国正统思想抵触太烈而遭禁,道光中期几乎绝迹。4、鸦片战争后,各路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几起几落,延续至今。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诞生地阿拉伯半岛,别看现在富得流油,历史上可是穷的叮当响。各路强人过半岛而不入,只有零星的部落在游荡。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出身于麦加的没落贵族,受多种宗教思想影响,创立伊斯兰教,号召人们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受当地权贵排挤,于622年出走麦地那,信众渐多,组织军队,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几年时间完成半岛统一。穆罕默德去世后,最高领袖称为哈里发,连续发动对外战争。横扫波斯萨珊,击败拜占庭,创建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顺势取代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等各种宗教。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铁骑越过北非,占领西班牙,受阻于比利牛斯山脉。同时期,围攻君士坦丁堡未果,从此与欧洲分享地中海,形成对峙。东南方,虽然跨过印度河,但没能进入烟瘴之地。东北方,于公元751年(天宝十年),与唐朝军队在葱岭以西的怛罗斯交战。唐军败,退守至葱岭以东。
由阿拉伯军队完成的军事伟业,无意中顺着自然地理的通道和障碍,勘定了四大宗教的分布区域,形成各自的文化圈。此后任凭金戈铁马,乃至飞机大炮,这种分布也仅做出局部迁移,整体岿然不动。
穆罕默德去世不久,教内出现分裂。有一派人只承认阿里(穆罕默德女婿)及其后裔(称圣裔)为合法领导者。认为由于血缘关系,圣裔没有原罪和错误,并且拥有潜藏在《古兰经》中的神秘知识和力量。另一派人则认为教主轮流做,明天到我家。于是就有了什叶派和逊尼派之分,至今两派教众的比例约为1:9。这种分裂的结果与佛教中小乘与大乘、基督教中天主教与新教的出现过程相似。
几大宗教中,伊斯兰教的历史最清晰。因为产生晚,各方记录多,难以信口雌黄,另外出道不久就得势,没有必要过分编造那些悲悲切切的动人故事。伊斯兰教的扩张之快,被视为宗教史中的奇迹。其实穆罕默德成立的宗教组织就是政治组织,随即建立军事和经济组织,再结合其它历史有利因素,一击成功。乱花迷人眼,褪去宗教的外衣,其行为看做某一地区的政治军事变革,就没那么神奇了。因为在农业社会,无论农民起义还是地方争权,多借用宗教说事。中国有点特殊,一般是奉天承运、替天行道,但也是一种宗教意识。进入工业社会,如果将伊斯兰教改称伊斯兰党,教义换成主义,就更容易理解了。
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区别,反对偶像崇拜。认为对神做任何肉眼可见的描述,都是有罪的。塑造偶像花费极大,各种宗教都有借此搜刮民脂民膏的潜规则,经常搞得信众苦不堪言。仅凭这点,如果信仰伊斯兰教,经济负担会比较轻。但是反对偶像崇拜也有负作用,就是把别人辛辛苦苦建造的东西全给砸了。现在看来,那些都是历史文物。活生生的例子是前几年阿富汗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并存,是当时最耀眼的一对双子星。随后的分裂令伊斯兰教内部陷入战火,小教派越来越多,外族也不时杀入。入侵经常能成功,成功之后意味着注定被同化。其中成吉思汗的后裔从蒙古高原一路向西杀来,最终却是伊斯兰教一路东传,令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彻底伊斯兰化。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欧洲大航海之前,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东至东南亚,南至印度,西至西非,北至蒙古。在欧亚大陆,真主的光芒改过了上帝和佛祖。但大有大的难处,除了宗教冲突,民族冲突也留下隐患。延至今日,突厥(土耳其)、阿拉伯、波斯(伊朗)三大民族都想争当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中东的混乱,即使没有以色列搅局,也好不到那里去。
现在伊斯兰教被人诟病较多,好像从源头上就不如人。其实伊斯兰教世界曾经压制基督教世界几百年,打得欧洲骑士满地找牙,令教皇及多国君主惶惶不可终日。造成近现代落后,是各种原因的叠加作用,宗教只是其中一项而已。当然,如果参照欧洲的历史进程,宗教改革是伊斯兰世界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但是仅有宗教改革远远不够。
伊斯兰教与中国的渊源颇深。唐宋时期已有穆斯林商人来到中国。元朝丝绸之路再次打通,伊斯兰教传至中国内地,扎根繁衍,并因此形成独立的回族。明清两朝政府的政策对伊斯兰教较为宽容,主要是因为穆斯林在中国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都很显著,不再扩张又便于管理,对中央集权不构成威胁。现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是维吾尔族和回族。
宗教的三板斧
宗教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提供心理安慰。要充分实现这一功能,必须通过宗教的教义、教团、教仪,并利用宗教器物,共同运作来完成。
教义是指一种宗教的基本理论及主张。听上去很简单,在佛陀、耶稣、先知的年代,就是如此。但经过后世门徒的前赴后继,对教义的解释,以及对解释的再解释,让教义变得无比繁杂,宗教典籍汗牛充栋。今天凡夫俗子想窥全貌,已无可能。
以佛教为例,据报导最新的《大藏经》(佛教典籍大全)达3亿多字。假设某人一天读10万字,通读一遍,大约要读10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只将《圣经》、《古兰经》作为唯一的经典,要读完确实不难。不过可以联想一下中国的教育现实,课本是只有一本,但要想学好,怎么能缺少辅导书呢?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曾经政教合一,垄断文化教育,由经典延伸的书籍数不胜数。神学家如过江之鲫,哪一位都要著书立说。另外小教派成百上千,各自都有对经典的解释。所以基督教两千年,伊斯兰教一千多年,各类辅导书的总量并不逊于《大藏经》,而这些都属于广义教义的范畴。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宗教的博大精深。
信徒从经典读起,第一感受通常是悟不到教义的真谛。神的代理人会给予鼓励,说继续悟。如果哪天说悟到了,神的代理人会发笑,通常说悟错了。偶尔也会奖励一下,说只是悟到了浅薄的,还有更高深的,请继续悟。至于最高深是什么情况,标准答案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信徒满脸茫然,然后满脸崇拜,自责慧根不足。
为什么所有宗教都博大精深呢?不识宗教真面目,只缘身在宗教中。科学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简述为如无必要,不增实体。科学知识的客观、真实、严谨由此而来。广义的教义其实是通过宗教理论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世界歪曲、虚幻的描述,所以遵循的原则是不管有无必要,一定狂增实体。教义中除了少数不说白不说、永远正确的心灵鸡汤,其它尽是满纸荒唐言,包括无知的胡言、有意的谎言、真诚的妄言。俗话说一句谎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对于胡言和妄言也同样适用。这与中医理论的产生机制完全相同,宗教的博大精深由此而来。谁能领悟,不傻即疯。
通过教义宣传,宗教对外永远保持高大全、伟光正的形象。而且宗教有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传统,干得好,是神的启示或帮助,干得不好,与神无关,是魔鬼在捣乱。这种恬不知耻也是博大精深的重要内容。
开展宗教活动要有组织,就是教团。由于神的全知全能,所以教团名义上只是给神打工,传递神意,帮助世人。这就是教团所谓的宗教性,但实际上教团更多是用宗教性来做挡箭牌,掩盖、纵容其它社会性,进而充分发挥社会性功能,逃避监管,获得利益最大化。所以将教团的宗教性置于社会性之上,是本末倒置的认识。必须要翻转过来,首先认定教团的本质是社会性组织。
社会组织不论因何目的产生,本身都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冲动,当然这种冲动会受到各种限制。而教团却可以通过解释教义,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来参与资源分配。这就是常说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获益空间如此巨大,自然引得很多人要开宗立派。于是首先宗教之间要展开竞争,胜者通吃,升为正统,败者出局,降为异端。成为社会主流宗教后,世人趋之若鹜。一座教堂、一座寺庙就等同于一台永远运转的印钞机。这对于教团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野心会膨胀,更大的追求是实现政教合一,政经军法一把抓。不过由于知识体系有天生缺陷,管理效率低下,通常不能维持,最后经常闹得灰头土脸,又得交出政权。政治上得志便张狂,不得志就扮善人当富家翁,倒也滋润。
少量的乞食苦行对于教团整体只是点缀,神不发工资补贴,当义工会饿死,也会令神颜面扫地,于是只能向社会要钱。教团在追求经济利益上与资本家无异,欲壑难填。宗教爱财,取之有道,积累财富,无非开源节流。
在农业社会,土地最值钱,收取地租最稳定,所以通常教团都是大地主。教团提供心理服务的方式很简单,但收费不能都是白菜价。高端服务采用饥饿营销,都搞成奢侈品定价。最常用的是恐怖营销,就是讲恐怖故事。不信神会产生种种恶果,殃及自身祸及子孙。如果信神了,好处没实现,就对着未来向空气承诺。佛教的三世轮回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说、伊斯兰教的两世说无不如此。基本套路是前世作孽,今世受苦,今世信神,来世享福。只要上了道信了神,不怕你不交钱。
节流方面也用足脑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宗教承担的义务,装点门面的慈善支出不过是九牛一毛。金钱用之于神才是正道,由此可以光明正大的逃避各项社会付出,比如逃税。逃得过多,自然会伤及社会运行。欧洲君主反对罗马教廷、中国皇帝灭佛都与此有关。许多宗教都禁止神职人员结婚,职位越高规定越严,对外宣传是道行高深,而禁婚的实际效果是防止教团资产外流。如果都搞个三妻四妾,一大堆孩子,教团哪能维持千年基业。
神职人员中也会出现道德模范、英雄人物,都被大书特书,也注定夹带很多私货。而大部分神职人员脱掉外套,就是普通人,或庸人、俗人。所谓的道德高尚多流于表面,吃喝嫖赌抽还只是生活作风问题。教团最得势的时候,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几乎无恶不作。坑蒙拐骗偷是常态,打砸抢烧杀也会做。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让神胡说。各种宗教审判,由神启判定异端,伤天害理,罄竹难书。教团自身却是法外之地,任意包庇犯罪。别看丑行不断,但教团历来宽以待己,道歉认错是工业时代才有的事情。
只要有钱维持运转,教团就能生生不息地存活。所以历史中一种宗教在某一地区的消亡,犹如现代企业的破产,很难说是被消灭的,都是因为因循守旧,没搞创新,经营不善,资金断裂而被淘汰的。
宗教为掩盖其社会性本质,维护教团利益,除了创编教义,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艺术包装。对于很多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宗教的最大魅力不是教义荒唐言,而是艺术博物馆。宗教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但现在经常提及的都是精华,更大量的庸俗恶俗制作,只能作为历史的记录,根本称不上艺术。宗教有钱的时候,都会请当时最好的艺术工作者为其服务,例如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就曾长期给罗马教廷打工。
但宗教对于艺术的巨额投入,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出精品,而是包装,希望获取更大的综合利益。服饰、器物、绘画、雕塑、文学、音乐、建筑等等,还有可以称为行为艺术的宗教仪式,程序繁复,形式奢华。这些内容在耗费大量财富的同时,确实能对感官进行强烈触动。令人目眩神迷,迫使人们相信,这是神的力量,进一步确信神的存在。
神仙一尊金身,百姓一世口粮,教堂寺庙一座,草民广厦万间。宗教对艺术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回报,不担责任,享尽美名。但对于物质生产的贡献过小,相反消耗社会财富过多,历史终究会做出矫正。
由于当下充斥着很多对宗教的无耻赞美,所以以上分析多是负面批评,但不必因此全面否定宗教的历史价值。
一神教和多神教
在对不同宗教的评价上,通常认为一神教比多神教更先进。观察历史,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代表,附于一神教上的光环确实比多神教要绚丽,而且一神教取代多神教的例子有很多。要分析这一现象,仅限于宗教的框架恐怕不够,有必要将视野放宽。在社会范畴中,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服务对象是政治。换句话说,政治对选择什么样的宗教有决定权。政治的涵盖范围极广,其中在某区域追求政权统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统一的好处有很多,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但不计成本的统一无法实现,因为地理隔绝、技术落后等因素不支持。
在农业社会,统一的范围在各阶段、各地区有所不同。就某一特定区域而言,会出现四种可能情况:强势统一、弱势统一、弱势分裂、强势分裂。这种划分都是相对而言,其中相邻的二者互换频率较高。
强势分裂是与强势统一对应而来,指这一地区被自然分成很多独立的文化区域,而整体技术停滞、经济分割,军事落后,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因为统一带来的好处很少,所以统一的动力弱到极致。南亚的印度地区就最接近这种类型,公元前几百年闪过火花之后,近两千年跟活化石相仿。不仅印度教派系林立,其它各种小宗教也独占一方,连精神统一的需求都少有。印度历史中,本土催生的王朝,存在时间短,统治范围小。印度从来不远征,而外来入侵者,只要能忍受高温,就能取得统治权,但也只能实际控制部分富庶地区。面对多如牛毛的独立土邦,穆斯林统治者放任自流,英国殖民者一筹莫展。最终不通过战争,凭借浓烈的地域味道把入侵者彻底熏跑。这就是神奇的印度。不过英国人借助工业技术,至少帮助印度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留下了英语这一宝贵资产。
如果将四大宗教的覆盖范围与上述政治状况对位,不难发现,中国的的佛教对应强势统一,欧洲的基督教和西亚的伊斯兰教对应弱势统一和弱势分裂,南亚的印度教对应强势分裂。多神论的佛教、印度教分别处于两端,一神论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居中。
依照上述情况,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神论并不是宗教共有的潜在属性,多神教并不一定发展成一神教,或被一神教替代。一神教的本质是政治功能在宗教中的延伸和体现。一神教出现的社会基础是人们对政治统一的渴望,所以一神教在强势统一地区毫无市场,例如世界史中统一能力最强悍的中国汉文化区域。同理,在强势分裂地区也毫无市场,如世界史中统一能力最虚弱的印度。而在有统一动力,但统一能力差的弱势分裂地区最受欢迎,至少在精神层面可以实现统一,偶尔借助政教合一,能够达到弱势统一,例如欧洲和西亚地区。
不过由一神教展现的政治统一功能效率低下,非常脆弱,回归分裂是常态。但此时已经取得正统地位的一神教难以逆向发展成多神教,于是宗教的地域文化属性凸显,只好教内分派。表面上是因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形成辩论,造成分裂,实际背后的原因就是政治分歧。结果此上帝非彼上帝,此真主非彼真主,出现上帝互掐、真主互博的场面,引发宗教战争,打得头破血流,精神统一变成精神分裂。与此相反,佛教在中国的分宗立派异常温柔,因为天大地大,皇权最大,笼罩在强中央集权之下,只会出现不同的佛祖互辩,绝不可能互殴。
强势统一地区和强势分裂地区虽然都选择多神教,并伴生有各种其它小宗教,但地位差异极大。宗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历来很弱,一直被强权玩弄于掌骨之中。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力历来很强,长期牵制该地区寸步难行。
一神教和多神教都是在某一特定地区,受政治选择影响的产物。如果宗教的归宗教,政治的归政治,一神教也就没那么特殊了。
宗教的历史作用及展望
至16世纪,四大宗教在欧亚大陆及北非地区各占一方,其它小宗教在夹缝中生存。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基督教畅游世界,逐渐占据非洲撒哈拉以南,美洲和澳洲。及至今日,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也有零星分布。在提倡宗教自由的现代社会,各种新宗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创建新宗教或者创立新教派,并非难事。反正天下宗教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只要把握住求生存、断善恶、盼平等三个基本点,再辅以前世造孽、今世受苦、来世享福的三段论,其它理论即使再滥,也会有无知和愚昧的人相信。但要想取代几大宗教,不管口号喊得多响,也彻底无望。不过大部分新宗教也无此野心,只要运作得当,骗钱骗色即可。也有少数教主走火入魔,如美国大卫教的考雷什、日本奥姆真理教的麻原彰晃,酿成惨剧。
站在今天,评价宗教的历史作用,很多人觉得很难,或者刻意搅混水。如果把宗教的大对头科学请出来,结果会很清晰。现代科学出现前后,就是分水岭。一个基本事实是,科学越来越强,宗教越来越弱。对于科学和宗教的相关讨论很多,本文换一个角度,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对比来分析。其中内在的关系是,科学决定工业技术,工业技术决定工业化程度。
与工业社会相比,农业社会的基本情况是,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医疗条件差,平均寿命短,信息不畅,文盲率高,社会等级差异大等等。对应宗教的三大心理安慰就是生存能力弱、善恶标准混乱、人之间不平等。不过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宗教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认识和虚假描述,无法直接改进与生产相关的技术,对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毫无帮助。教团本身私心过重,也不能提供正确的善恶判断,而平等更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但不能因此判断宗教从来就一无是处。宗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农业社会,在政治、教育、艺术、思想等领域发挥过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各地的文化交流方面,作为重要桥梁,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现代科学诞生以后,经过两百多年的孕育,引爆工业文明。宗教开始面对新旧社会两重天,遥想当年盛景,感慨无限江山。宗教现状与地区工业化程度密切相关。在西方发达国家,教团势力一路走衰,聆听福音的人越来越少。理论无法创新,观念陈旧,面对新的社会现象,已经黔驴技穷。随着收入减少,有些地方能维持正常运转都很困难,经常要靠各方救济,被废弃的教堂越来越多。教团创收的方式形同老鼠会,真是愧对前辈。无法再大手笔投入艺术包装,宗教仪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基于新闻性,教皇在传媒界还能保持一定的曝光率,但言论陈词滥调,经常被看做麻烦制造者。
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地区差异极大,宗教的现状也千差万别,时有反复。例如与欧洲相反,中国近些年宗教的日子越来越好,并未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快而衰弱。这又如何理解呢?
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是近几十年的事,主要变化在经济领域,而要向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渗透,则还需要很长时间。另外由于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社会各方面曾经一片狼藉。现在刚刚安定,对本土文化要进行重新整理、认识,其中必然要包括宗教。这种景象不独出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类似。有人视为这是宗教的复兴,其实只是历史的短暂补偿。而且多为散兵游勇在活动,目的也很单一明确:赚钱。
中国宗教传统薄弱,多少人一夜暴富后一脸迷茫,又有钱又愚昧是宗教的最爱。与此同时,某些文盲型学者也在散布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国人普遍缺乏宗教信仰等论调,吹嘘信仰的力量。老庙重金装修,新寺精确选址。政府牵头,资本搭台,宗教唱戏,各种大典相继不断,各路神仙招摇撞骗。香火缭绕,加重空气和精神污染。看到宗教比学术好挣钱,一帮腐儒也耐不住寂寞,想方设法要把儒学打造成儒教。志向远大得吓死人,要改写历史,重塑中国人的宗教观,救万民于精神苦海。如此大的市场,自然不能缺少外资的加入。基督教各派也风风火火地赶来了,没有“中国制造”标签的洋货对很多人很有吸引力。这一轮的宗教小阳春虽然注定成不了大事,但是如果应对不当或过度放纵,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哪里有无知,哪里就有神仙,哪里有愚昧,哪里就有宗教。在无知和愚昧搭建的避难所中,宗教依然保持影响力。但宗教已经不再神圣,对人类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显著。宗教只是社会中的一元,不是宗教发展决定社会,而是社会发展决定宗教。这个由人类为自己发明的心理安慰药,在科学强光的照耀下,已经失效,不管大教小教、一神多神,都是浮云。宗教反科学、反民主的本质早已经暴露无遗,被打成落水狗之后摇尾乞怜,妄图调和与科学的关系,却准备随时甩脏水。
宗教的唯一的出路是走向娱乐化,升级到4.0版,也是终极版。无神论者对此可以尽情想象。
N年以后,一个悲催的球迷,紧张地守在电视前,暗暗祈祷。电视中,章鱼保罗二百五十世面对两面国旗,悠闲地游向五星红旗。“万岁!中国必胜!”妻子在旁边鄙夷地说:“一场和马尔代夫的友谊赛,至于这么紧张吗?”丈夫说:“怎么不至于?赌着饭局呢。”
第二天比赛,中国队输。第三天,章鱼保罗二百五十世宣布因智商原因退位。第四天,章鱼保罗二百五十一世继位。
这就是未来的宗教。这还是宗教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